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五章 處理,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定出事了,忙拋下眾人直奔皇宮而去。

沿著道路一路賓士,堪堪已至南市,忽見前方人山人海,橋南竟搭起一座行刑臺,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王同皎等數十人已綁縛樁橛之上,即將問斬。

“啊?”姚崇驚呼一聲。

朝廷這是出什麼事情了,為何王公等人現在成了這樣子。

他心中猛然泛起一陣淒涼,竟拋下坐騎管也不管,擠著滾滾人流奔向皇宮。

把守的衛兵比往常多出一倍,可宰相回朝焉能阻攔?

姚崇快步奔過。

根本顧不上去中書省中換朝服,直奔朝堂而去。

剛過永泰門便見百官列班、烏紗成行,儼然大朝會的樣子。

他漸漸放緩腳步,抑制著胸中的悸動,緩緩湊向前去……

果不其然,明堂玉階之上那個身穿袞冕之人還是武曌。

“是姚崇!姚公回來了……”左右兩廂的官員看到他。

他卻充耳不聞,怔怔朝前走著。

其實他這番舉動已違背禮法,只是昨夜大事方定,他心裡特別著急。

武曌見他一臉呆愣之相,便笑道:“丞相辛苦了。”

政變的謀劃姚崇也是知道的,他離京之際推張柬之拜相正是為此。

但是武曌卻不知道。

還以為他是為王柬之等求情。

示意他不要多說,不怪他,但也不準求情。

但是姚崇還是忍不住問道,“皇嗣何在?”

“皇嗣身體不適,以後朝會他不便來。”

姚崇明白“退避”二字意味著什麼,武賢不可能再出現在朝堂上了。

他愣了片刻,突然身子一晃癱倒在地,發出一陣撕心裂肺的嚎哭!

這陣哭泣與氣氛太不相符,高延福立刻從門口將他攙起,耳語道:“今日豈是啼泣之時?恐將有禍。”

姚崇悲不能抑,兩行熱淚簌簌而落,抽噎道:“姚某蒙天皇看重,乍聞此訊,情發於衷,非能自持。若因此獲罪,我心甘情願……嗚嗚嗚……武皇陛下……”

這場政變落下帷幕。

大唐天命二十六年。

武周神龍元年十月二十二日夜,李顯聯合張柬之等五人為首的政變集團興兵入宮,兵敗,皇帝武曌宣佈圈禁武賢,武顯,武旦,太平,武三思,武承嗣等宗室。

二十三日,武曌下詔,王柬之等人被斬首於鬧市,傳首漢中,首級懸於端門示眾。

二十四日,武曌宣佈武賢之子莒王李光順為孝敬皇帝嗣子,為皇太孫。

二十五日,太初宮舉行皇太孫冊封大典,田歸道晉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食邑五千戶。

二十六日,武賢被移送皇宮北角上陽宮。實際上與昔日的唐高祖一樣,他已處於被軟禁之中。

二十七日,武曌再開朝會。

宰相韋承慶、房融以及崔神慶、李嶠、閻朝隱、蘇味道等高官均遭賞賜。

吹捧二張的內供奉沈佺期、宋之問等人更被引人親信。

這些人都是經受考驗的人,自然要用。

實質上是政變集團瞧不起這些人,沒有邀請他們加入。

反而因禍得福。

但是令武曌失望的是楊再思。

兩腳狐狸果真名不虛傳,早在政變前已嗅到危險的氣味,竟偷偷跑到東宮向武賢投誠。

還憨著臉皮向張柬之等人認錯。

細想起來若沒他這個首席宰相配合,政變前的人事調動恐怕不會那般順利。

於是自然是斬首。

二十八日,武曌再度下詔,招唐休璟、韋安石、李懷遠等人回朝。

還是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