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九章 焦灼,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備邊當然有道理,但這等事可遣大將前往,用得著宰相嗎?
姚崇明白這又是調虎離山,卻不得不答應,敬酒不吃就得吃罰酒啦!
姚崇凝望著這位一手將自己提拔起來的女主,心裡竟說不清該哭還是該笑。
唐休璟等人也好,自己也罷,雖被攆出朝廷仍保留宰相頭銜,這證明女皇分得清忠奸好歹,不願再虧待良臣而她又控制不住私心好惡,偏要袒護二張,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明君也好昏君也罷,對朝中勢力總要有所取捨,而女皇現在的做法是和稀泥,無異於把矛盾攬到自己身上,這樣下去吃虧的是她自己啊!
姚崇滿心無奈,時至今日女皇身心皆老,早已不能以帝王之心去揣度,連社稷利害都棄之不顧,還能說什麼?
沉默半晌,只提出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我等皆離京,朝政賴誰?”
武曌笑微微道:“楊再思、李嶠等人不還在嗎?”
姚崇嘆口氣。
楊再思簡直墮落成二張的跟屁蟲了,提都別提。
李嶠也頗多掛礙,特別是張錫事件之後他心懷畏懼,對二張越來越遷就,根本指望不上他維護正義。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還有別的選擇嗎?姚崇心中鬥爭良久,終於還是建議道:“我推薦的張柬之,陛下擢為侍郎,至今未授宰執。此人沉厚有謀能斷大事,且已年老,還望陛下早用之。”
“好好好。”武曌答應了。
她之所以沒進一步提升張柬之主要是因為年老,幾乎是自己的同齡人,還能幹什麼大事?
再說這幾年也沒看出張柬之有何過人之處,就是個厚道的老頭,發跡又晚資歷不深,有什麼值得重視的?
而現在她倒覺得人老是一寶,這年歲的人精力有限,肯定不會多事,應該招惹不到她的心肝寶貝吧?
姚崇走後二張果然彈冠相慶,不僅越發囂張,還開始公然籠絡大臣結黨營私,竟效仿昔日秦王府十八學士,搞出個當朝十八高士來,圖畫人像書寫讚詞,楊再思、李嶠、鄭杲乃至被貶謫的蘇味道、李迥秀皆在其列,還將武三思推為十八高士之首,明顯有拉攏武氏之意,甚至把朱敬則囊括其中。
此時朱敬則獨木難支,環顧周遭皆是與二張妥協之人,他又不願接受二張拉攏,還能怎麼辦?
遂上書請求致仕,女皇已放走姚令璋、李懷遠,心知再走一位老臣面子上實在不好看,便沒有答應,但準其辭去宰相,改任冬官侍郎。
至此抵制二張的唐休璟、韋安石、姚崇、朱敬則等宰相或貶或逐全部落馬!
朝政交給誰?除楊再思、李嶠之外女皇很快任命四位新的宰相,張柬之、崔玄暐、韋承慶、房融。張柬之七十老翁年老體衰,崔玄暐新近提拔資歷甚淺。
韋承慶執掌吏部多年,一向不問是非對女皇馬首是瞻。
房融乃是房玄齡族孫,資歷倒不淺,卻是個地地道道的文人,他最大的功勞就是協助義淨、法藏等高僧譯經,也對二張唯唯諾諾。
在女皇看來這個宰相班子穩妥,不會無端生事。
但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偌大朝廷難道再沒有正義之士?
雖然頑強抗爭的宰相都走了,卻還有不屈奮戰者。御史中丞宋璟不屈不服,誓要鬥爭到底!
時至這一年夏天,有個神秘的百姓楊元嗣投匭上告,而這次的被告卻是張昌宗。狀上稱張昌宗曾召術士李弘泰相面占卜,李弘泰說張昌宗有天子相互
繼而大街小巷出現飛書(張貼的匿名信),皆雲二張勾結妖人心懷異志,宋璟以及馬懷素、源乾曜、盧懷慎等御史也順勢上奏,要求審訊二張。
眼見事情又鬧起來,連民間都嚷嚷動了,女皇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