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章 玉玉了,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武重福成為東宮第一順位繼承人,可連武賢這一關都闖不過,能活到武重福繼位那天?

就算再能活,武曌也不可能活一百歲。

到時候末日不遠啦!

此時的張昌儀已不是剛入仕的毛頭小子,禍福利害一切都明白,他望著那句刺眼的質問出神半晌,最終長嘆一聲,命家僕取來筆墨。

在那行字下面補了四個字:一日亦足。

事到如今早已身不由己,就算他們肯誠心悔過,天下人能原諒他們嗎?

況且女皇她老人家還沒玩夠呢!

她還要繼續享受生活,豈是他們想收手就能收手?

這是一場末日狂歡,不死不休!

一日絲能作幾日絡?

過一天算一天吧。

擺爛。

不過朝廷的事情,卻讓百姓困惑了。

武曌為袒護二張把所有宰相都換了,甚至涉嫌謀反都能赦免。

難道女皇已被蓮花六郎迷惑心智,打算把天下社稷讓與張家?

這種猜測未免離奇,可在遠離朝堂的老百姓看來不無可能。

女皇一生特立獨行,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她老人家做不到的!

還有些人揣測女皇有更換儲君之意,而今武三思的權勢並不亞於當年的武承嗣,據說女皇幾度駕幸梁王府,御史大夫李承嘉、鸞臺舍人唐奉一、侍御史周利貞乃至曾擔任宰相的韋巨源等人都與武三思相交甚厚,連二張不也將武三思吹捧為“十八高士”之首嗎?

如果女皇反悔,不想還政李氏,那除了武三思還有承繼天下的更好人選嗎?

種種捕風捉影的猜測莫衷一是,有些年邁積古的老人撫須感嘆:“太正常了,這是我朝的傳統。昔高祖、太宗、天皇末年皆有紛爭,恐怕這便是脫不開的魔咒,如今又至多事之秋。”

不過尋常小民終究難以逾越九重天闕,蔬食者操那些心有什麼用?

很快百姓的注意力就被另一件事吸引。

佛舍利入京。

武曌把佛教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意識形態與道家劃清界限,依然是有他的目的。

《智度論》有云“供養佛舍利,其福報無邊。”

傳說天竺阿育王崇信佛法,曾受灌頂之禮,大力推行佛教。

釋門弟子以佛祖火化後形成的遺骨舍利作為聖物,向周邊各國傳法。

至東漢永平年間,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土,漢明帝在扶風郡敕建阿育王寺,築造寶塔珍藏舍利。

東漢以後天下戰亂,舍利藏於塔下石室之內,一直沒有引人關注,至北魏太武帝滅佛之際阿育王寺毀於大火,舍利就此埋沒於廢墟之下。

直到隋文帝一統天下,阿育王寺得以重建,號曰“成實道場”,又名法門寺,佛舍利也得以重見天日再得供奉。

其實這是佛舍利第二次來到首都。

第一次是在高宗顯慶四年。

那時候還在洛陽。

那一年法門寺的僧人入京覲見,說舍利塔年久朽壞懇求皇家出資修繕。

其時李治剛剛收歸皇權心情大好,武曌也急於樹立母儀天下的慈愛形象,於是大發善心,賜錢五千緡、絹五千匹為修塔之資,並將舍利迎至洛陽供奉三載之久。

那次聖物入京真可謂盛況空前,不僅玄奘、善導等高僧大德奉迎膜拜,二聖以及太子李弘也瞻仰聖物,還特意打造金棺銀槨盛放舍利,經歷過的人都記憶猶新。

據說就在那時天皇定了個不成文的規矩,每隔二十年年佛骨入京一次,一者彰顯皇家對神佛的禮遇,再者可趁機修繕寶塔。

算來至今舍利封存已二十多年年,早已逾期,因而女皇下令開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