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心谷,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對這樣的局面。
李佑決定繼續安排一下。
給弟妹一個教訓。
於是派軍隊向汾州進發,意圖奪下北京(太原)。
此時鎮守太原的的是劉審禮和王孝傑。
兩人速度帥精兵兩萬趕到汾州,接管指揮權。
而南唐的主帥,不是別人,正是魏元忠。
行家一伸手,就能掂出幾斤幾兩。
自從王孝傑接管戰事,短短一個月間雙方攻防之勢立刻逆轉,魏元忠明顯有些招架不住。
匆忙命令侵入河北的偏師捨棄城池迅速撤回。
集結所有兵力抗拒周軍主力,戰局進入黃河對峙狀態。
另一方面隨著劉審禮親自到達汾州。
三晉百姓也漸漸安定下來。
前任汾州刺史膽怯懦弱,又攝於南唐的實力。
沒瞧見魏元忠的影子已嚇得心驚膽戰,把所有百姓都驅入城內,整日緊閉城門、修繕兵器。
這樣城池倒是暫時安全了,可百姓辛苦耕耘的糧田豈不等於捨棄?
城內擁擠,人心惶恐,民怨甚大。
劉審禮到任後立刻宣佈:“賊猶在遠,何煩如是?萬一賊來,吾自當之!”
下令百姓各自歸田,衣食住行一律照常,糧食有了保障,民心也漸漸安定。又拿出熱忱,勸課農桑,安撫老幼,宣諭皇恩,嚴懲官吏趁亂盤剝之事,汾州及周邊各州縣都恢復了生產。
此時朝中又有一位智士嶄露頭角。
給了劉審禮很大幫助。
夏官侍郎姚崇。
此公乃是陝州硤石縣人士,字元之,是朝巂州都督姚善懿之子,以孝敬輓郎身份入仕。
所謂“挽郎”就是在葬禮上唱輓歌的人,昔日李弘病逝,追封孝敬皇帝。
劉禕之作《孝敬皇帝輓歌》,下葬之日招募大批挽郎演唱,事後皆授散官。
皇家挽郎當然不是人人能當,姚崇入選主要因為他是高官子弟,其實算是恩蔭入仕。
他頗有真才實學,不久便考中制舉下筆成章科,由八品參軍做起,屢有政績連連升遷,直至五品郎中之位。
姚崇處理軍報剖析若流,一切決策皆有條理,很快得到女皇賞識。
尤其他提議抽調邊兵分屯北部州縣,組織鄉民隨兵操練,建立了軍民結合的防禦模式,甚合時宜因此女皇索性讓他接任夏官侍郎之職,執掌兵部事宜。
劉審禮不意外的完全執行了這一計劃。
魏元忠試探了幾次,都沒有辦法。
民心安定防禦有術,王孝傑終於可以挺直腰桿和魏元忠一戰了。
此時除去劉審禮退守太原分走三萬精兵,他麾下尚有十二大軍。
數量將近魏元忠的兩倍。
然而透過幾次試探性交鋒,他也感覺到敵人勢力不弱。
面對這樣的敵人,穩紮穩打才是上策,可惜王孝傑沒有持重應對的餘地,可惜拖不起。
因為後勤不如對方,對方不知道從哪裡搞來的永昌鍋。
士兵吃的多,帶的東西又輕便,實在是拖不了。
另一方面怕朝鮮地區趁亂牟利,越拖國家損失越大。
而且從王孝傑自身處境而論,這仗也不能曠日持久。
先前被貶為庶人,此番起復是戴罪立功,莫看現在頂著行軍總管的頭銜,卻無具體軍職,依舊是白丁一枚。
女皇的態度很明顯,打贏這一仗恢復官爵一切好說,打不贏二罪並罰,不是殺頭就是流放!
逼到這份上王孝傑豈敢拖延?
天命二十五年四月。
經過精心準備,他拿出決戰方案,揀選四萬精銳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