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四章 墮落,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類不可勝數。
女皇聽了這些笑話忍俊不禁,哪管那些大臣也曾被她器重?
張氏兄弟所受寵遇更是日勝一日,女皇雖然自己不追求成仙,卻把男寵扮成人間的神仙。
她見張昌宗俊美,命其身披羽裳,騎在木雕的仙鶴之上,命宦官牽繩拉扯,一邊吹簫一邊環遊宮苑,還叫眾文士寫詩讚頌。宋之問得二張之助躋身內供奉,拍馬屁最積極,立刻作歌一首:
王子喬,愛神仙,七月七日上賓天。白虎搖瑟鳳吹笙,乘騎雲氣吸日精。吸日精,長不歸,遺廟今在而人非。空望山頭草,草露溼君衣。
從此這首歌宮中人人傳唱,還有人說張昌宗就是神仙王子晉轉世,專門臨凡侍奉女皇。
二張的家人也屢沐皇恩,兄長張昌期升任岐州刺史、張同休為司禮少卿、張景雄為通事舍人,他們的小弟弟張昌儀剛滿二十歲,既無科舉功名,也未門蔭入仕,連書都沒好好讀過,起家即被授予縣令之職。
尋常士人辛勤一生也未必能至通貴之位,女皇恩賜張家人一出手就是四五品的高官,根本不把朝廷祿位當回事。
滿朝官員心裡當然不忿,卻罕有諫阻之人。
誰都看得出,張氏兄弟紅得發紫,開罪他們只怕女皇不悅。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也沒有狄仁傑的規勸。
武曌在墮落的邊緣瘋狂徘徊。
當然也不是說大臣們都一無是處。
還有幾個厲害的大臣。
出色的當屬姚崇和李嶠。
姚崇年富力強、才智過人,是女皇親手提拔起來的親信之臣,也是不錯的輔政人選,可不湊巧的是這年春天他母親不幸病逝,只好暫時辭官回鄉。
李嶠雖然也是能辦事的人,卻以文章起家,性格也未免失於柔弱,與控鶴監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那幫人皆是文友,有些事礙於朋友情面不便管得過甚。
至於豆盧欽望、韋巨源、楊再思之流,或唯唯諾諾,或尸位素餐,或明哲保身;唯獨陸元方算個正人君子,還在數月前病故了。
蘇味道兩度拜相毫無作為,全靠舞文弄墨諂媚女皇,有一次他酒後吐露了自己的為官心得:“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稜以持兩端可矣。”
凡事模稜兩可成了長保富貴的秘訣,自此群臣給他起了個諢號,喚作“蘇模稜”。
除此幾人外還有新提拔為相的李懷遠,資歷深淺且不論,出自東宮屬臣,單此一點已註定他如履薄冰不敢多言。
既然沒人管得了控鶴監,天長日久豈能不出亂子?張昌宗、張易之本就是年輕氣盛的浮浪子弟,如今仗女皇寵信和眾沒骨氣的文士的幫襯,愈加驕橫跋扈膽大妄為,儼然已在宮廷內外形成一股勢力,甚至開始干預朝政。
司府少卿楊元亨、尚食奉御楊元禧皆是先朝宰相楊弘武之子,屬於弘農楊氏,他們這一支乃是楊素的後裔,是隋唐兩代的貴族。
出身名門未免有些自傲,故而楊氏兄弟對二張的小人得志很看不慣,尤其楊元禧在宮中供職,常與二張碰面,有一次忍不住口角起來。
張易之便在女皇耳邊進讒言:“楊素乃隋之奸臣,構陷太子扶立煬帝,乃至社稷敗亡,其子楊玄感又舉兵叛亂。陛下素以德義治國,當懲惡勸善,不宜讓逆臣子孫身居要職。”
女皇一來受其蠱惑,二來又憶起父親武士彠行商時曾遭楊素刁難的陳年舊事,竟下詔稱“隋尚書令楊素,惑亂君上,離間骨肉;生為不忠之人,死為不義之鬼。朕接統百王,恭臨四海,上嘉賢佐,下惡賊臣。自今起楊素及兄弟子孫,不得任京官及侍衛。”
楊元亨、楊元禧隨即被攆出成都。
四品高官的去留尚可操弄,貪贓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