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一章 江州攻伐,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登基後處理內政不到兩個月。
轉眼又到了秋高季節。
李佑這期間除了偶爾召來唐羽瞭解一下內政的事情外。
就是在不斷造船。
目的很簡單。
就是攻佔金陵,盡收浙閩。
與李世民劃江而治。
再等著李世民“修仙”成功。
便可度過長江。
直撲中原。
席捲關中。
統一天下。
雖然此時的江南地區沒有宋朝之後那麼發達。
但也是賦稅重地。
隨著偽唐(李佑號稱)的經濟
封鎖日益嚴重。
不過幾個月,李佑的經濟就出了問題。
再加上天命元年(貞觀十八年,後面我就不說了)是個荒年。
起兵以來,連番征戰。
李佑又養了三四十萬大軍。
荊襄之地僅一年之餘就軍需拮据。
儲存的糧草也快消耗殆盡。
本來就是用一隅之地對抗全國。
是以愈發困難。
雖然賦稅徭役不重。
然而社會之上,怨聲已起。
這使得李佑不得不在天命元年十一月初一,命唐羽留守。
親發水陸大軍20萬沿江東下。
十日之內。
便到達嶽州,短暫休整之後。
十一月二十日。
抵達長江重鎮江洲城下。
這就是後世的九江。
這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
早在西晉元康元年,晉惠帝司馬衷從揚州分出7郡、從荊州分出3郡,設定“江州”。
是進軍金陵的必奪之地。
《江西水道考》中談及九江與長江的關係:“古稱盆口重鎮,中流襟帶,蓋府城當吳楚要會,不特江右安危視九江之緩急,而上游之勢淮南江左與共,所謂地有常險者非歟?”
沒有辦法。
偽唐也知道這裡戰略地位。
得知李佑東進,遂在江州修建塹壕,組織援兵。
意圖在江州困死李佑。
李佑連攻三日,不得克。
聽取手下新招的兵部左侍郎吳博的意見,轉移偽唐注意力。
此人原本是嶽州長史。
見襄州一戰李世民戰敗。
再加上道路交通被限制。
嶽州軍心浮動。
手下兵曹意欲用嶽州刺史的人頭來向李佑投誠。
吳博搶先一步殺刺史。
當即帶頭投降。
算是投機成功。
被李佑提拔為兵部左侍郎。
他也是背叛了李世民的。
所以不出意外他也回不了頭。
見李佑大軍在江州在折戟。
也知道境內的問題。
知道此時不再出力。
怕是以後要被李世民抄家滅族,也會在史書之上留下叛逆的名聲。
於是顧不上降臣身份。
決議拿出點真本事。
便建議李佑道,“江州城防堅固,不易攻克,倘若一直被偽唐軍拖延在此地,待到洪州,饒州的援軍一到,則大事去矣。”
“若是能分大軍攻佔譚州,則可控湘江而佔洞庭。東出洪州,便可以與陛下匯合只取江南,”
“或是南征橫州,進逼廣州,都是可以實現的。”
“或是攻下譚州後,匯合朗州之地西進辰州,黔州,則西南半壁可以盡收囊中。”
“故而攻下譚州意義重大。”
李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