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海青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6章 雪上加霜,強宋崛起,過海青蟲,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人都看著趙官家。

趙官家繼續說道:“商品如何來?”

“商品……”王宗濋小心翼翼回答道,“製作出來?”

“沒錯,衣服靠種植的苧麻,絲綢靠蠶絲,紙用竹子,陶瓷用泥土,劍用鐵,要麼是地裡長出來的,要麼是地裡面本身就有的。”趙桓思路越來越清晰。

“這些全部被稱為資源,從土裡長出來的是再生資源,鐵礦挖了就沒了,叫做不可再生資源,但它們都可以成商品,賣錢,致富。”

“政事堂想要讓大家有錢賺,就是要讓商品湧入市面,流通起來,各行各業的商品流通,那就要種植製造商品的樹、竹子,還要鼓勵地方官府開採鐵礦、銅礦和金礦。”

錢喻清立刻說道:“關於金礦一事,我想起來了,之前張俊說,日本國有許多。”

說到張俊,距離上一次抄他的家,好像已經過去兩年多了。

聽說這兩年多,張俊在杭州府一帶不但沒有因為被抄家而變得沮喪,反而如魚得水。

這人還是得用對地方啊!

日本古代是出了名的金銀產地,這一點歷史常識趙桓還是有的。

王宗濋說道:“日本多金銀這事民間早有傳聞,我都聽了不少,但朝廷如何從那裡獲得金銀呢,這並非易事。”

“我朝自真宗以來,沿海便有與日本大開貿易的傳統,金銀確實獲取不少,但大多在民間,且無法查證民間商人獲利之數。”趙桓說道,“我要的是朝廷能得到那些金銀。”

錢喻清說道:“此事也不難,倭人最喜好我朝詩詞書畫,尤其對蘇子瞻、黃庭堅等人字畫詩詞愛不釋手。”

“那些在大宋也價值連城。”王宗濋說道。

“我的意思是,臨摹抄本,不需要原跡。”錢喻清說道,“文房四寶在日本也備受追捧,是倭人躋身貴族上流的唯一選擇。”

“你的意思是,用這些,來換取金銀?”

“這些絕對可以換取金銀。”

“這件事你親自督促杭州市舶司。”趙桓說道。

“是。”

說完這些,趙桓騎上馬,又在周圍溜達了一轉。

不知不覺已經走到通往南薰門的官道附近。

此時官道附近的商旅絡繹不絕,一車又一車的貨物乘載在馬車後面,運輸進入城內。

在城門口,負責稽核出入的吏員們正在忙碌著。

東京城的人口流動超過歷朝歷代。

因為商業空前發達,農民想要進城也十分自由。

甚至在城門口,還專門有戶部的吏員,他們會對進城的人進行統計。

例如此時,就有一批衣衫襤褸的人,在一邊聚集著。

另一個吏員走過來,對那些人說道:“你們跟我進城,去開封府衙登記籍冊,登記完了,我安排你們住宿和吃飯的地方,明日開始幹活,每天10文錢。”

按照東京城一個饅頭一文錢的價格,每天10文錢,還包吃住,這些人絕對能夠生存下去。

眾人臉上露出笑容來,跟著那吏員進了城。

看到這一幕,趙桓倒也習以為常,因為這些早在仁宗時代就有了。

後來宋徽宗和蔡京還搞了居養院和安濟院,地方官員為了討好蔡京,開始大肆搞社會福利制度,讓原本就困難的大宋朝財政雪上加霜。

後來那些慢慢也玩不下去了。

倒是這種為流民找工作的制度,從仁宗時代就保留下來。

如果你是流民之一,覺得這裡工作太苦太累,不想幹了,也可以,辭職是自由的,無非就去東京城大街上躺平要飯,也沒人說你,不過可能經常會被治安人員盯著。

過去的大宋朝以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強宋崛起

過海青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