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海青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章 道家的忠實信徒,強宋崛起,過海青蟲,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
再例如老子的《道德經》中有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事物都是相對。
《道德經》中還有這樣的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這意味著矛盾是發展的、對立的,事物是曲折的、變化的。
《道德經》也有這樣的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話被很多神棍拿去忽悠民眾。
但實際上道家並非道教,它是一種哲學。
真正的意思是世界上存在客觀規律,道就是客觀規律。
客觀規律客觀規律中有陰陽的矛盾對立,也就是一生二的矛盾對立。
矛盾對立中演化出三。
這裡的三是指矛盾在前進。
所謂的三生萬物,則是指矛盾前進中,誕生了無數新的矛盾,矛盾自我演化,形成新的對立和統一。
這裡面有基層核心思想:客觀規律、矛盾對立統一、事物的前進性。
道家講究的無為,也不是不作為,而是不要過分的人為干預,因為客觀規律是不隨人的意志而轉移的。
也就是傳說中的:天道不可違!
矛盾是對立統一的,事物是向前發展的,我們不能強行逆天。
這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
那麼它和《國富論》有什麼聯絡呢?
有!
《國富論》中有一個核心思想:市場存在一支看不見的手,它能自我調節需求和供給。
這支看不見的手,就是道家哲學裡所說的道,也就是客觀規律。
當然,趙桓並非直接把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抄了一遍,畢竟他不可能一字不落的記下來。
他是按照市場理論和分工理論,結合了道家思想寫出來的大宋版的《國富論》。
歷史上《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是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和政治的集大成者之一。
當21世紀的人提到自由,總是嘲諷那是西方的東西。
誠然,中國古代沒有自由這個概念,但有無為而治,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儒家只是華夏文明的其中一部分,它不是全部。
那麼《辯證法》和《國富論》與科學有什麼聯絡呢?
也有!
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客觀規律!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上有客觀規律,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道。
只有承認了這一點,才能開始思考萬物執行的本質,去尋找老子所說的道。
中國古代在思想層面上是經歷了一次重大的改革的。
這次改革是思想意識形態轉變的開始。
它很出名,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漢武帝提出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思想改革之前,西漢王朝是以黃老治國。
黃老治國就是講究清靜無為,也就是道家思想。
竇太后知道,人不可背道而馳。
所以她是道家的忠實信徒。
但是,劉徹希望凝聚國力於一手,來打匈奴,所謂的道家治國就不合時宜了。
在往後的千年,長城外的遊牧民族無時無刻不想著南下。
這就逼迫中原王朝不斷地集權對付草原蠻夷,且為了維持穩定,皇權也在不斷集中,這就為儒家提供了天然沃土。
然而,儒家思想講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社會學層面的事物。
它不承認客觀規律,不正視人性的弱點,這樣自然就完美地避開了科學的發展。
宋代所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