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海青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章 道家的忠實信徒,強宋崛起,過海青蟲,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宗望看著宗翰,說道:“我們不能再用一次次戰術的勝利去填補戰略的失敗了!”
宗翰終於嘆了口氣。
他其實內心知道自己在冒險,他是什麼人物?
他對戰略的理解金國沒幾個人比得上。
從他分析大宋朝軍政臃腫到官僚臃腫,再到財政危機,就能看出來宗翰的全域性思維非常過硬。
趙桓確實一直都面臨著這些危機。
但是趙桓卻能用宗翰理解不了的策略去改變一步步改變格局。
宗翰無奈地說道:“是啊,戰略的失策,就像一個巨大的鴻溝,戰術的勝利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填不滿這道鴻溝。”
宗翰拍了拍宗望的肩膀,說道:“你在燕雲是對的,好好看著燕雲,我要回遼陽去做準備。”
“中書令要去?”
宗翰說道:“高麗之局,不能坐視不管。”
宗望也沒有說什麼了。
宗翰在離開之前,宗望說道:“中書令還是要請示一番陛下的,畢竟那是陛下。”
宗翰沒有回答他這個問題。
從政治上來看,宗磐是個傀儡,但他畢竟已經是名正言順的皇帝。
如果宗翰不尊重他,就是授人口實,宗乾和兀朮等人都會藉機發難。
這就是政治遊戲。
它不是說你有軍權你就一定牛逼了,畢竟你沒有獨攬大權。
大局果然在向著趙桓推斷的方向往前。
並不是趙桓神機妙算,而是他懂得,個人的意志無法對抗大勢。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算計,而是佈局,是陽謀。
二月初三,東京城也不再那麼嚴寒,從汴河上吹過的風帶著一絲春意。
趙桓坐在後苑的樓閣之間,宰相趙鼎和工部侍郎陳規,還有羅從彥。
趙桓說道:“《辯證法》的出版如何了?”
羅從彥說道:“目前還在官學中,已經納入官學,民間陸陸續續有人在閱讀。”
“陳卿。”
趙桓說道:“你有讀過嗎?”
“臣讀了三遍。”
“《國富論》初版呢?”
陳規說道:“臣也讀了。”
“有何感想?”
“臣深受啟發。”
“你說說看。”
“陛下在《辯證法》和《國富論》中都闡述了一個讓臣極其震撼的論點,世間存在一種客觀規律,一切都在按照客觀規律去運轉,這個客觀規律就是老子說的道。”
陳規面色平靜,但心情卻還是很激動的。
“道可不言,卻真實存在,且無處不在,我們所知甚微。”
對於陳規的回答,趙桓還是很滿意的。
科學源自何處?
科學源自對世界的未知,源自對世界客觀規律的探尋。
例如牛頓定律,它不是被髮明出來的,它是被發現的,它是客觀規律,而不是人類的商品。
科學在綻放之前,需要思想的轉變。
陳規繼續說道:“臣以為,臣現在所作之諸事,恐與道有萬般聯絡。”
趙桓繼續問道:“此話怎講?”
“為何火銃的子彈射程有限?”陳規問道,“是不是有一種臣並未察覺到的規律,正在左右著子彈的軌跡?”
趙桓愣了一下,沒想到陳規竟然如此快便思考到這個程度了。
其實趙官家寫《辯證法》對於大宋朝這群精英來說,既震驚又覺得合理。
為什麼?
因為中國古代就有辯證法,只不過它不叫辯證法,而叫道家學說。
例如莊子的《齊物論》中有說:物無非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