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聽雨閣樓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天外奇物,META量子紀元,少年聽雨閣樓上,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研討會持續了一星期,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飛往青島,加入到這場跨越諸多領域的大發現中。但令人失望的是,這項研究迄今為止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有效結論。
專家們一開始的研究方向還很保守,更傾向於把它當作宇宙極端環境裡的自然產物,不過隨著實驗進展,人們現在越發相信另外的研究方向,一個將會震驚全人類的論點呼之欲出。
那就是,這東西有極大可能來自於高階智慧生命。
隕石的材質並不複雜,屬於一種名為‘滲碳體’的晶體化合物。由碳和鐵構成,其化學穩定性很高,同時硬度也極強,但它的分子排列結構卻讓物理學家們感到費解。
與實驗室裡合成的均質碳化鐵不同,這東西的微觀形態更像非晶體,或者是工業碳鋼的同分異構體,材料學家們絞盡腦汁,始終無法複製出同樣的結構。就算使用同位素強行去模擬類似結構,也無法消除其最終形態產生的大量輻射。最終大家只能承認,這東西無法人工製造,至少以目前的技術水準,人們暫時無法模擬出其需要的合成環境。
到這一步為止,研究還處於正常範疇。
而後來發生的事情,則完全打破了人們對於分子物理的認知。
在經過一系列高溫、高壓、通電等等實驗之後,它的微觀結構赫然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就像是有一塊智慧中樞,在控制著其原子運動!
受到足以破壞結構的力度衝擊時,其鐵原子吸收了衝擊能量,並與四周的碳原子分離開來,鐵離子們重新組合,彼此形成金剛石一樣的抗擊結構,並釋放出巨大熱量。
其後的幾分鐘裡,這種熱量幾乎沒有浪費,而是慢慢被內部吸收,使結構重新恢復原貌,整個過程中這塊隕石居然沒有產生絲毫形變。
而在足以使其融化的高溫高壓之下,其碳原子則主動分離了化學鍵,變成一種完全阻熱的結構,自身吸收的那部分熱量最終則儲存用於恢復結構原貌。
最神奇的是在通電情況下,整塊隕石慢慢變成得半透明,電壓越高其析光性越高,在三萬伏特電壓下,幾乎變成完全透明。而且它還是一種絕對超導體,無論常溫還是高溫都不影響其導電性,在一千攝氏度時,其導電效能與其在絕對零度時幾乎保持一致。
經過這一系列實驗,材料研究院的專家們已經驚歎得無以復加,隕石所表現出的所有性質都在挑戰人們的物理學常識。
它雖然整體形態雷打不動,卻又像是一塊有生命的東西,隨時都能應對各種極端條件。
所以大家只能暫時得出這種結論:它極大可能是由高階文明製造的合成材料,並且其中含有某種特殊的控制中樞,甚至其本身可能就是由無數個奈米機器人組成,只有在這種主動控制干預的情況下,才得以讓這塊不起眼的醜陋小石頭在微觀層面上千變萬化。
但很明顯,這種結論是很難公之於眾的,於是在大家得出真正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之前,關於它的研究將會無止境地繼續下去。
其實在研討會的第三天,安集就有些不耐煩了,他現在越發地認同冀嬌那種觀點,這群人似乎方向有些跑偏。
一開始大家的關注點還是在於上面的神秘紋路,這東西也正是因此才吸引人們來研究。但後來人們則被它諸多非凡的物理性質吸引了注意力,畢竟這些花紋和點陣都是純數學的領域,其帶來的震撼程度遠不及它本身的神奇結構。而且就算是從涵義解析的角度出發,目前看起來它並沒有表達任何有效資訊,只是不停地展現出一種簡潔規律。
確實,規律雖然算是資訊的一種,卻沒有什麼內涵,就像一系列枯燥的數學表示式。
安集越來越覺得自己與大家的研究方向格格不入,並且這幾天他確實也沒能拿出什麼有效的成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