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聽雨閣樓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簡潔的規律,META量子紀元,少年聽雨閣樓上,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借用生物實驗室裡的3d掃描器,安集總算是把這塊隕石的模型建立好了。
他實在沒想到,這小小不起眼的東西,居然用上了128億畫素的顯微級掃描功能。而且整個過程用了將近兩個多小時,有些區域性還沒能徹底還原。
其實一開始安集只是打算隨便做個簡單模型,並沒有耐心把它搞這麼精細。畢竟冀嬌拿過去也就只是當作紀念,這種掃描副本也沒啥研究價值,或許她只是想做成一個虛擬裝飾品,頂多把它3d列印出來,平時掛著脖子上。
然而在經過區域性放大觀察後,安集發現上面的紋路不太對勁。肉眼可見的一條條花紋,在經過百倍放大後,才能看清這是由無數個點陣構成的線條。而這些點陣經過再一次放大,則能發現它們之中還包含了更多紋路。直到解析度達到每畫素十奈米左右,畫面上已經很難分辨是否還有這種特性,因為這已經是該掃描器的顯微極限。
而且再放大就已經到達排列結構級別,從分子物理的角度來講,絕不會再有明顯凹凸了。至少,理論上是如此,只不過安集目前手上沒有更大倍率的掃描器器,無法進一步驗證。
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點陣和紋路一環套一環,它完全不像是隨機產生的。
如果說這無數個小點都是純天然形成,那隻能感嘆宇宙之鬼斧神工,但很明顯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它的紋路排列簡直堪比生物體,給人的感覺是有序而優美。
安集越想越覺得奇怪,習慣性地拿出草稿紙運算起來。
不算不知道,當一系列分析幾何的長算式列出之後,這些紋路居然展現出極其完整的規律性,簡直像是專門給人展示出來!
看著算式結果,一種大膽的猜測在心中迸發。
難道它是一塊生物化石碎片?或者是由智慧文明刻意製造的?
這個發現讓安集十分震驚,常識告訴自己,這種現象已經不能用反常來形容了。於是在掃描完成之後,他第一時間聯絡上了冀嬌,想詢問一下專家有沒有什麼看法。
畢竟宇宙空間裡存在各種未曾探索的神秘地帶,無數種物質存在形態更是聞所未聞,人類目前只能靠想象去推測,所以在地球上裡覺得奇怪的情況,說不定在其他星球上並不罕見,也只是自己大驚小怪而已。
更何況安集對於太空地質學不太瞭解,也許這種情況對專業研究者來說司空見慣。
十多分鐘過去,冀嬌終於給出了回應。
“帶著隕石,去青島國家材料研究院,現在買機票出發,下午見。”
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忽然傳遍全身,上次見到冀嬌如此認真的時候,還是在奧爾特演算法發現柯伊伯帶存在類晶體混合氣雲那年。
除非是真有什麼足以震懾學界的發現,否則冀嬌平時就只是個耍寶賣萌的丫頭。從她這種沒有絲毫多餘詞彙,直接下達指令的狀態,安集知道事情的重要程度絕對不低。他本打算再多問幾句,至少得搞清楚這玩意兒會不會對人體有害,但最終還是選擇沉默並立刻動身。
看著手裡這塊黑乎乎的小東西,一種難以言說的恐懼從心底蔓延。
六點半左右,安集先一步抵達青島,似乎訊息已經在半天內傳遍了多個學界,這項新發行引起諸多學者的關注,眾人像朝聖一樣紛紛趕往青島見證這一奇觀。此時實驗室裡已經湧進數十位穿著無塵工作服的科研人員,其中一些安集能一眼認出,他們都是各個領域的頂尖專家,而那塊月隕石也被放在目前全球大幅面掃描精度最高的儀器上。
安集正專注著投影上密密麻麻的點陣紋路,隨著畫面一次次放大,實驗室裡也傳來一陣陣竊竊私語和小聲驚呼。
到了後來,電鏡畫面超過一千萬倍,顯微倍率到達3奈米,這種特性卻依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