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隊隊騎兵就彷彿脫手的戰矛,紛紛殺入漠峪河東岸。
馮宣先著盧澤率一隊騎兵,以最快的速度往涇水河谷殺去。
韓豹所部即便如期將平夏部騎兵拖在涇水河谷之中,但韓豹所部三天四夜用腳狂奔三百里山路,其第一批趕到戰場的前部將卒狀況必然極差,這時候卻還要奮勇與敵軍糾纏,要是不增援,將平夏部羌騎逐走,傷亡將難以想象。
除了盧澤率一部騎兵先往東北方向的涇水河谷馳去外,馮宣還下令李摯率一部馬步兵緊隨其後,但不用進入涇水河谷,而是在池陽城的北面、涇水河谷的南口附近擇地結營,徹底堵死成德軍北逃的通道。
他親自率領餘下三千多騎兵,沿著漠峪河東岸往下游突進,將敵軍在漠峪河東岸的防禦兵馬都打潰掉或逼退,以便還留在西岸的曹霸、侯莫兩部以及一部輜工輔兵能順利渡過漠峪河……
…………
…………
雖然成德軍在渭水以北、涇水以西擁有逾兩萬騎兵,但其有近一半的騎兵都集結於咸陽城對面的渭水北岸,用來抵擋南岸四萬多大梁精銳,從咸陽城西側組織舟船渡過渭水。
雖說雍州境內的舟船都被王元逵搜剿一空,渭水下游以及灞水的河道都被沉船堵住,但李知誥在鳳翔境內還是找到一些舟船,緊急集中到咸陽來用於主力渡河。
王元逵最終的目標,還是想帶著嫡系人馬,逃往渭北高原深處的慶原等地。
這決定了他不可能用撤退緩慢的步卒部署在渭水北岸,去拖延南線梁軍主力渡河的速度,但他將半數騎兵當作殿後兵馬,部署在渭水北岸,其漠峪河東岸的防線崩潰之後,他手裡沒有更多的機動戰力,對整個局勢的崩壞,也就根本沒有補救的餘地。
等到漠峪河以西的步騎都進入東岸,馮宣也沒有冒險去直接進攻咸陽城對岸的萬餘敵騎。
這時候甚至都沒有必要專門去為南線主力開啟北渡渭水的通道,馮宣直接率領兵馬往北面,往涇水河谷南口的池陽縣境內集結,與南線主力形成南北夾攻之勢,徹底叫成德軍遁地無路、飛天無門。
池陽兩千餘守軍,第一時間棄城往醴泉城逃去,隨後更多的成德軍人馬,都往醴泉城蜂擁而去。
馮宣對此也都是無動於衷,他在等南線主力按部就班的渡過渭水,再一起往醴泉城下進逼過去。
醴泉城池是極為堅固,但醴泉就在涇水的西岸,四周一馬平川。
王元逵是在渭水河道里鑿沉大量的舟船,但沒有敵軍的干擾,馮宣相信水軍戰船駛過來,與兩岸的輜工營輔兵將一艘艘沉船從主航道上拖開,恢復渭水、涇水等主要河道的通航,並不需要多少時間。
到時候他再與荊振、孔熙榮、李知誥等路兵馬在醴泉城外會師,等洛陽新造的重型戰械將源源不斷的經渭水、涇河運來,必然能以低得多的代價叩開醴泉城的城門。
韓豹率部奔襲三百里進入永壽縣東南的黑風溝,雙腳就被戰靴磨得血淋淋,之後又率前鋒疲卒將平夏部騎兵引入黑風溝糾纏,等他被抬進池陽城救治時,兩腳早已經一片血肉模糊。
在後續兵馬趕到黑風溝增援,第一批進入黑風溝的三百多前鋒,兩百人戰死,餘者,包括韓豹在內,皆是傷痕累累;而等盧澤率部進入涇水河谷,李思齊率平夏部駭然而走,從銅官城往西迂迴突襲的兩千兵馬,總計有五百多人戰死於黑風溝之內。
突擊兵馬沒有重甲護身,又是極致疲累,戰死五百多人,僅在黑風溝戰場留下兩百多敵軍屍體,以戰損比例來說,要遠遠高過敵軍,但就整個攔截作戰的戰局而言,卻是首功。
四月下旬,八萬大梁步騎及水軍精銳,將五萬多武德軍兵卒及將吏家小死死圍困於醴泉城裡。
醴泉城是堅固,但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