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進行,他們這時候倉促發兵強攻滎陽城也不現實,往最壞處預測局勢的發展怎麼都不為過。
照梁帝朱裕的要求,韓謙即刻從壽春發出十二萬石糙米、三千石鹽、三萬擔精鐵以及五千具鎧甲、兩千具精鋼大弩、兩百具床子弩及一萬捆鐵箭等物資,提前趕在河淮回暖冰融之前,由河淮梁軍控制的州縣組織人手走陸路運往許州,為免以後大水衝洩下來,運力會跟不上。
元月二十日,壽州除了第二鎮軍一萬精銳、水軍兩千將卒、侍衛騎兵一千人馬在壽春完成集結外,新編右神武軍放了近半年省親團圓假的一萬兩千將卒,以及從外圍州徵調四萬青壯民夫以及從霍邱、壽春、鳳台三縣徵調的兩萬青壯男丁,都以難以想象的高效率,在壽州完成集結。
韓謙元月二十一日就簽署軍令,正式在棠邑制置府在第一、第二、第三鎮軍及棠邑水軍、侍衛騎兵都之外,新增第四鎮軍,任命溫博為都指揮使、譚育良為副都指揮使。
第四鎮軍組建之日,諸將卒並沒有第一時間發放兵甲戰械,而是直接發放大量的鐵鍬、挑擔,臨時徵募的六萬青壯民夫也都暫時編入第四鎮軍。
第四鎮軍當前的任務,第一就是搶在五月之前,極盡能力對八公山以西的淮河南岸大堤進行加固。
季希堯及工師院專門研究水利河務的工官、工師,在之前半個月時間內,對壽春城周邊的地形地勢進行新的緊急繪測。
在得到第一手的資料之後,韓謙決定將北淝水河下游、位於壽春城以東的瓦埠蕩及外圍總面積達三四千平方里的地勢淺窪區域劃為特定的蓄洪區,將這個區域裡不多的民戶人丁都遷出來安置。
不過,滯洪區在壽春城的西側,今年可能往西延伸到霍邱境內,但瓦埠蕩卻在壽春城的東側,在這兩個區域間開挖一條深三四米深、寬二三百米、長達五十里的行洪大河,根本不可能是五六萬民夫能在三四個月內所完成的任務。
那就只能在壽春城西大堤與瓦埠蕩之間,劃出一條相對開闊、地勢較低的行洪帶來。
目前要做的,除了要在行洪帶的兩側修造淺堤,保護後方的灌溉區及壽春城,更主要的還是要將行洪帶上、不利洪水快速洩走的地形障礙都挖通。
這樣就能保證一旦壽春、霍邱之間形成大面積的滯洪,也能在最快的時間內,透過行洪帶將洪水導往瓦埠蕩,從而達到大幅減輕對農耕的影響。
龍池山堰湖也需要照原計劃進行修造,但會在龍池山堰湖與北淝水河之間需要緊急新開挖一條渠道,以便能在雨季來臨之前,將龍池山一帶的溪水導往北淝水河,消除從側後衝擊南岸大堤的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