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二章 看風雲,閒暇度日,五代竊國,一字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丞,書肆何必非要以國以營之呢?”張左耀德意思很簡單,自然是以商營之,不過聽在毋昭裔耳朵裡,卻不是那麼回事!
只見毋昭裔皺眉以對,半響才回話:“中飽私囊之事,還是莫要再提……!”
“誤會了,中丞,誤會了!”張左耀一聽這話不對味,趕忙解釋:“末將的意思是,此學館完全雖屬朝廷,然,亦可以商理之。”
毋昭裔臉色頓時緩和不少,不過又一陣思考以後,他還是搖頭:“一來,若大肆專營,恐怕那些士子不屑;二來,既有利往,難免多生枝節;反倒壞了這聖學之道。”
這話說來,到讓張左耀有些鬱悶,明明是件好事,卻這麼多顧及。想了好一會,張左耀還是覺得可惜,或許,他沒有第二次說服這個最有能力實現這事情的人。
“中丞,請恕末將無理。末將是粗人,士農工商之高下我也道不明白;不過制書一事,末將到是有些想法!”張左耀說著,也不待人家同意,便滔滔不絕的說起來:“世間百事,什麼事情做的人多,自然是有利可圖的事情。即便殺人償命,亦有人鋌而走險,也皆因有利可圖,書本凡貴重的,皆因其稀,而書少則因刊印繁瑣,破費靡多而致;而眼下,活字印書,刊印只需排出版面,印一書看似與雕版之無異,但十書,二十書呢?”
“不過,這又有一問,若真印這麼多書,刊印之費功勞力誰來擔?造字工程比之雕版同樣耗費,這個費用又是誰來擔?中丞大義,為後之士子可以傾盡傢俬,然,中丞之後?再等十年?二十年?下一個中丞在何處?”
“所以,如果書在造書者看,如同柴米油鹽有利可圖,那麼就必有營者;這就是不知書,也知書之利,最終,則活字必然可一套變二套,二變四,四變八。若天下之書皆可販之,活字套件百千套,書,何愁不多?以書利可養書商,欲讀書者亦能有書可讀,這有什麼不好?”
書的商品化當然不新鮮,然而,以往的書肆更像是現代的古玩店這一類,販孤本,名帖,名家抄本等等。而張左耀此刻提出的,則是將書當飯菜買,這已經不止是貶低不貶低的問題,或許有些士人看來,這根本有些忤逆聖學之嫌。
但這也是事實,若是從一開始就考慮了利益關係,那麼這個事業或許就不會斷,會一直有人做下去……
“那,從造字開始籌措,耗費了如此多,如何收能回來?”毋昭裔沉默許久後開了口,似乎有些鬆動。
“這是可以慢慢考計的!”張左耀喜上眉梢,好像自己幹了多大的事情一樣:“從造字的成本開始算,多少匠人,耗費多少時日,每人每月的工錢是多少,這些錢肯定不少,所以才沒有人願意去做,只能朝廷支取,但朝廷沒沒為此事出錢財則或許會有損於國,所以,這筆錢必須要收回,這不是多少的問題,而是考慮今後可以出第二次,第三次,所以一定要有規矩,至於一年,兩年,還是三年五載還上,就看朝廷的意思了。”
“那麼字造成以後,刊印排版工人的錢,紙張費用等等看得見的成本則另算一套。書印一千本,買多少一本,既可以支付這些刊印的錢,也可以支付朝廷提供活字的錢,就是此書的造價,至於買賣……!”
調查兩軍大案的御史中丞全然不提案子,而領軍在外的統軍忘乎職責也不談軍事,卻全都談得性起,談的入迷。你說奇怪,也不算怪,一個以此為志,自然關注,而另一個,常常著眼於利,有機會,總是不原意放棄,誰會嫌錢多呢!
……
八月初六。
暖陽旭日,漂浮的雲確實比之汙染嚴重的千年後更近,雲後的湛藍也確實更讓人心怡。對於駐守天水關的蜀軍來說,又是繁忙的一天。而對於張左耀,則又是一個新的等待。
毋昭裔走了。帶著一抹子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