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0章 臘月廿三39,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方陳,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佛音對血毒人的鎮壓之勢土崩瓦解,佛像黯淡無光,銅鐘或裂或墜,群僧元氣皆受重創,輕者頹然喘氣、汗如雨下,如同勞作過度一時緩不過來的農夫,重者面白如紙、當場嘔血,如同操勞至病倒的農夫,更甚者直接昏死過去。
如此境地,部分堅毅的僧人還在堅持,雖然他們的佛音已無法再行鎮壓血毒人,不過也並非全然無用,最起碼還能抗衡毒氣,使靈臺保持必要的清明。
飽受摧殘的觀音殿再也經不起任何衝擊,似乎隨便叫個人來動動手指頭就能把它戳倒。
九鼎一絲之際,很少主動站出來的陳寅站出來了,當機立斷,毅然拍板決定列陣突圍。
陳寅,僅從長相上看,糙漢一個,沒有人會認為他是一個和善之人;與他有過一些粗淺接觸的人,基本上都會被他的談吐舉止所矇蔽,認為他是一個很好說話的人,甚至還會覺得他是一個懶散的人;只有真正與他深入交集過的人,才會知道他是一個多麼深藏不露的人,胸含錦繡,腹藏乾坤,能武善文,偶爾展露的氣場有多麼強大。
每一位從末品小吏一步步走到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都有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但陳寅是一個例外。
他從錦衣衛中最低階的力士,做到錦衣衛一把手,正三品的指揮使,就跟普通人走臺階似的,步步高昇的同時又平平無奇,沒有任何亮點可言。沒有亮點,便容易讓人忽視,甚至輕視,所以連晉升經歷本身就是最大的亮點都被絕大多數人給忽略了。這也正是他生平的外在寫照,低調內斂本分,順風順水,幾無顯山露水的時刻,更別說是大放異彩了。不該他表現時,存在感低到就跟世上沒他這個人似的,該他出力時,總是那麼恰到好處的點到即止,對分寸的把控堪稱完美。滿朝文官武將,多的是聰明人,但對他真正能稱得上了解的,寥寥無幾。朱厚熜算半個,陸炳算半個,徐階算半個,張佐算半個,嚴氏父子各算半個,以及另外若干個半個。從官職到生平經歷,他並非真正意義上領兵打仗的戰將,但他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他有兩個愛好,其一是隻要一得空便睜著眼睛躺在床上,動不動就躺在床上的人很難不讓人認為是一個懶散的人,其實他躺在床上不是為了睡覺,雖然他睡覺時也是睜著眼睛,他是在回想生平接觸過的每一個人,回想生平經歷過的所有事情;其二,研讀兵書。
他當然是一個才幹出眾的人,出眾到隨時隨地都能製造亮點,大放異彩,關鍵在於他願不願意。遠的不說,當下這場彙集舉世僧人的佛門大會,能在如此混亂的情況下順利進行到天降怪雪之前,他當居首功,足見其能。只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將關注點放在他身上,理所應當的認為佛會本就應該順利進行,這是他所希望的,他從來都不希望被過多關注,最好是完全不被關注,因為關注越多越難隱藏想隱藏的東西。
現在,他既站出來了,那麼必將製造出耀眼的亮點。
經他有條不紊、麻利乾脆的指揮排布,就地取材,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快速高效地組織起了一座箭簇形的突圍陣型。將數百人大致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武功高強者,負責抵擋和衝殺;第二部分武功稍遜,利用蓑衣、斗笠、門板、桌案等等物件遮擋空中飛雪;第三部分運用掃帚、鐵鍬、兵刃等工具清掃沿途積雪;第四部分為老弱傷殘者,幾無戰鬥力可言,需要他人保護。前三部分交替間隔排布,使陣型達到均勻平衡,再將第四部分保護在陣型中間。
排布過程中,他只挑揀了前三部分的人,對剩餘眾人未作任何表態,連提都沒提到,因為有的是人會提出來。這些人認為,突圍成功的希望本就不大,強行帶著這些拖油瓶,機會就更小了,與其一起死,不如把這個機會讓給更有希望生還的人。為了加強說服力和氣概,還用上了一句名言——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