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8章 臘月廿三5,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方陳,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是你們自己的機緣到了。”
貝七華道:“練武一途,就好比識字讀書做學問,識了字解了意方有機會讀懂前人的心血之作;飽讀典籍,貫通己身,融會虛實,是為術;學問無大小,明者為道。”
“多謝貝掌櫃教誨!”
初次開悟之前,姊弟三人惦念父親安危,想不出營救父親的具體法子,也不知道此行赴宴會有怎樣的一番遭遇。開悟之後依然如此,但不同的是他們不再焦躁不安、茫然無措,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心境和充足的底氣,堅信能給父親討回應得的公道,有信心面對任何艱難困苦,這便是蛻變後的成長。
六人依次登上極盡奢華的馬車,小到鉚釘繩套,大到馬匹木材,無不工巧考究、罕見珍品,六個人同坐車內,不覺擁擠、十分舒適。
車轔轔,馬蕭蕭,沿途行人絡繹、河水冰封、萬物凋零,人為的忙碌繁華掩蓋不了天然的蕭索蒼涼。
聞人懷問道:“酆大哥、貝掌櫃,堂堂龍華教為何會依附於嚴家?”龍華教和無為教同為實力強勁的兩大白蓮教支派,都想要變得更強大,成為整個白蓮教的霸主,乃至統治更廣闊的空間。不同的是,無為教無所不用其極,採用了明目張膽、極端激進的法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前後投靠朱宸濠和韃靼六部;而龍華教則要含蓄溫和的多,明面上既不潛心佛法,也不行俠仗義,極少聽到其門下教徒為非作惡的傳聞,像是一個與世無爭、不求上進的懶散隱士,實則在暗地裡沒少幹上不得檯面的勾當,各種陰謀詭計層出不窮。善於偽裝的龍華教在世人口中得了句“無甚德俠,亦無憎惡”的評價,整體而言偏褒更多。在朝廷大舉鎮壓白蓮教時,很多不知情者還為龍華教抱不平。後來在大部分白蓮教支派或逃或藏或散,結局慘淡,而龍華教依然能夠欣欣向榮,和嚴家關係密切,好到同處一所,才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酆於道:“這當中的緣由我也不甚瞭然,還是請貝掌櫃來說解說解。”
貝七華微微一笑,道:“你們對白蓮教了解多少?”
聞人懷道:“略知一二,相傳白蓮教淵源自佛門淨土宗,興於唐朝,盛於北宋,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唸佛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以期往生西方淨土,教義通俗規正,隨者如流。時移世易,到了蒙元時期,白蓮教的規模越來越大,教徒如雲、支派林立、遍佈八方,卻與佛門初衷真義漸行漸遠,內部良莠不齊,教義忽怠,戒律鬆弛,儼然成了一個魚龍混雜的大染缸。元末亂世,群雄驅虜,白蓮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太祖皇帝雄才偉略,平定天下,奠定大明江山,針對佛門頒佈了一系列律法制度。當時白蓮教配合積極,教派再次得以發展壯大,然盛景不長,蕪濫日益,難逃分崩沒落之命。對此師祖陽明公曾以‘偽昌難恆’四字總結,妙言要道。自身缺乏神髓,寄生於佛學外皮之下,投機取巧,終難長久。”
貝七華點頭道:“白蓮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不能用單一的宗教或者門派去定義它,也不能用簡單的正邪去評判它。縱觀它的整個發展史,總與世道盛衰、朝代更迭有著莫大瓜葛,從中可以總結、汲取很多經驗教訓和方法道理。扯遠了,還是回到你之前的問題上,白蓮教蕪濫日益,早在正德年間便已經打破了可調控的平衡,甚至還牽累了整個佛門。嘉靖初年,或朝或野、或明或暗多方因素影響下,局勢再一步惡化,朝廷紙面口頭上的政令對白蓮教已無法起到約束遏制的作用,於是動用武力鎮壓。嘉靖八年,‘白蓮血會’前夕,朝廷調兵五萬圍剿龍華教、金禪門、聞香寺、還源道、三陽廟、圓頓派六大白蓮教支派於湖bei襄樊一帶,六派處境岌岌可危。那時的嚴世蕃也就你們現在這般大,隻身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