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九章:皇莊試薯,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在晉明白,沒有看到番薯真正的產量,還有皇帝明確的聖旨下達之前,番薯都只能在某地小規模的推行,達不到眼下緩解饑荒的需求量。

王在晉與陳經綸,為推行番薯的國策談了許久。

說是為了國策的推行,可兩個人心裡都和明鏡一樣,他們各自都有利益,只不過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已。

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大公無私、為國為民。

......

幾日後,王在晉以閣臣的身份,向朱由校進呈“奏番薯推行疏”,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時間,科道官劾王在晉中旨入閣,不合禮法的題本,也是雪片般飛到西暖閣。

西暖閣,新任的乾清宮管事王朝輔,正為皇帝清理奏疏,挑那些“緊要事”念。

他翻了翻,發現科道官的揭帖仍千篇一律,不是犯顏批鱗,就是彈劾熊廷弼、王在晉,實在沒什麼好念。

須臾,他將一份奏疏從中抽出,喜道:“皇上,東閣大學士王在晉奏請推行番薯。”

寬袍大袖,玉帶金裎,一身的華服此時都成了累贅。

朱由校嘴邊頭一次盪漾著如此燦爛的笑容,他一把將這份奏疏拿到手上,越看,越是感嘆。

“好,好啊!”

這份奏疏,朱由校看得格外認真。

這份《奏番薯推行疏》,通俗易懂,想來,王在晉在上疏之前,也在地方上進行了詳細的勘察。

王在晉將陳經綸分享給自己的種植經驗,與其走在京畿等處時的農事經驗相結合,得出了番薯易種植,且畝產高於稻麥的結論。

疏中雲:“推行番薯,為本朝所必須之國策。”

朱由校也知道,這個時候,番薯就已在華南地區廣為種植,並逐漸向北推廣。

不僅要推行番薯,馬鈴薯日後也要推廣,先填飽了肚子,才能去談開源節流的問題。

有些事兒,底下也就鬧不起來了。

歷史上,由於明末清初的戰亂等影響,番薯雖然進入大明較早,但栽培技術傳播一直很慢。

到了韃清康熙時期,番薯栽培技術才普及開來,剛好讓韃子撿了個漏。

其實話說回來,韃子們撿的漏還少了?

王在晉在奏疏中說,田畝的耕種面積不僅與土地本身質地有關,更決定於耕種的作物。

番薯適應性強,可以在水稻、小麥不能種植的山地耕種,更可以用於荒地復耕,把原來大片不可耕種的土地變成可耕種的土地。

除此之外,番薯還有耐旱、抗病性強、抗蟲害性強、產量高等優勢,一年可以種植春、夏兩季。

在這方面,陳振龍在福建的先行推廣,已經讓來日番薯在京畿等處的試種,有了充足的經驗。

以昔年福建產量來算,春薯畝產量為三十石,夏薯畝產量一般在十石至二十石之間。

春夏合計,就算最少的情況,都有四十石。

說的再簡單點,就是番薯每年的產量相對於“畝產一石餘”的稻麥來說,翻了幾十倍。

原來可以養活一個人的田,如果種了番薯,可以養活幾十個人。

朱由校將奏疏合上,只覺得眼前一片的豁然開朗。

這個王在晉,在奏疏裡把什麼都說明白了,可是對在京畿何處試種,隻字未提。

想了想,朱由校靠在座椅上,長舒口氣道:

“傳諭給王在晉,通州有五個皇莊,朕全都給他,讓他試種番薯。如果春薯產量足夠,在夏薯之前就要推行到京畿各處皇莊,一體種植!”

“這個事兒,叫王在晉上點心!”

“對了,徐光啟不是也擅長嗎,派個緹騎去找他,讓他協助王在晉試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