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樺夜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章 于謙入京(二),再啟風華,楓樺夜落,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茂,一下子擊中了宣宗皇帝的心,此後多年曆練成了三品官,再歷練幾年一部尚書都是沒問題的。有了這樣的資歷眺望一下首輔也不是不可以的。
于謙也很明白,如今的自己不知為什麼就簡在帝心了,在河南賑災之時,于謙就有所發現,只是他自認行得正做得多,沒啥不可見人的。
再一個就是今日的談話,看楊士奇的意思是有意將自己培養為他的接班人,來接手他手下的政治資源。只需要安安穩穩的,沒有錯處,再來一次功勞加身,那麼新皇親政,楊士奇致仕,內閣必然有于謙的位子。
想到這裡哪怕風雪入懷,于謙仍是一片火熱,致君堯舜可是儒家子弟最為期望的。于謙怎能不激動?不高興?
不過於謙終究是那個“救時宰相”,馬上就穩定了心神,現如今不是高興的時候。責任在肩,自然有一種神聖的責任感在於謙胸中湧動。
看了看路,然後就準備去順天府,順天府之事需要理清楚,于謙久為地方官,有些事自然是輕車熟路的。路上于謙想著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又想著開春後的恩科,不由得回想起了自己一路所走過的艱辛。
明初,孝宗之前,明朝的進士制度可不僅僅是一場考試,首先除了恩科以外,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大考之年”和“小考之年”,先說大考之年,這是很難遇到的,因為不論是進士科還是舉人科,都是三年一考,唯有童生科,秀才科才是每年都考的,而且童生和秀才考,因為是地方性考試,所以僅僅是大月份相同,具體時間卻是各有不同,到了秀才考考完之後,緊接著當年之內就有舉人科,來年春天就有進士科那就是“大考之年”,不要以為大明自太祖欽定考八股後,就真的只是寫一篇命題作文就能走上仕途了,那根本就不可能,等你考上秀才後,每年都要參與一次市級教育局也就是府級學政官的考核的,甚至舉人科開考之前也會來一場內部考試的,只有前三十名才能夠享受國家給予的免除束脩的待遇,同時官學還會給你發一本“秉貼”,有了這個你就可以每個月向當地政府領一份米糧,秀才中的前十名則可以多領一份。至於三十名之後的,那就不好意思了,不但不發“秉米”,還要自己負擔自己的開銷,畢竟資源有限,而且秀才想要考舉人必須在戶籍所在地的政府部門工作一段時間,還要表現良好,以獲得政府發給的“證明”,有了這個證明才能夠去參加舉人科,而且舉人科考過了,仍然要參加政府的工作甚至可以擔任佐二官這樣的職務,知道進士科開科獲取政府給的“證明”,當然已經考上舉人的學子就不需要這個證明了,但是眾所周知,大公司招人同等學歷,同等年齡下,有工作經驗的必然比沒有工作經驗的要強上不少。對於進士科考試也是如此,因為進士科已經不考學識了,考的其實是你的治政理念,畢竟哪怕是三甲同進士,也是要外放為官的,若是沒有相應的經驗,怎麼能夠做的穩官位?
所以不要以為考上秀才後有了免稅權,就真的衣食無憂了,考不到前三十就必須自己吃自己的,而供養一個學子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就已經是極難了,哪怕給你免稅,了一個秀才最多隻能免個人稅五十畝地。能供得起一個秀才的家庭又有幾個?
所以很多的學子其實更願意參加“大考之年”,因為秀才科之後不到半年就是舉人科,考上秀才之後一邊溫習,一邊“實習”也僅僅是三兩個月,直接就可以去參加考試了,一旦成了舉人,那麼就可以整個家庭免稅,這樣一來就可以緩一緩了,這也是明朝很多平民出身的官員為什麼在科舉剛開始的時候童生,秀才,舉人一遍過,然後進士科的時候卻不再去考的原因之一,除了要沉澱自己以外,就是為了積攢路費,畢竟進士科是要“進京趕考”的,錯過這一屆,到下一屆中間三年時間,除了家裡可以因為免稅積攢更多以外還可以用自己的特權讓人掛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