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略戰術永遠不會過時,若非如此,後世某黨怎能在政府軍的一次次圍剿下成功壯大?
“橋口鎮慘敗,王師傷亡慘重,楚軍更是近乎崩潰,突圍成功後,與準備北伐嶽州的偏師共同據守湘陰,卻被兩面夾擊以至再敗,最後益陽之戰則完全是突圍性質,此役大戰三場小戰數十,戰後楚軍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東征兵馬只剩下數千人,算是勉強保住了一些種子,王師將士也折損小半,短期內莫說反守為攻,能抵擋住吳軍進攻都殊為不易。”
王樸總結性評說一番,面色難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殿前軍耗費了朝廷與李從璟太多心血,這一役的折損若是用錢財來衡量,那是根本不敢想都會讓人心疼到抽搐的天文數字,“殿前軍撤退突圍時丟失的輜重太多,戰死的將士也不少,這些軍備兵器落入吳軍手中,無疑會讓被戰火淬鍊過的吳軍戰力,提升很大一個臺階,楚地戰場若是不做出大的調整,只怕難以為繼。”
從會議開始李從璟就坐在案桌後一言不發,一直沉默到現在,王師的這場慘敗讓他一時半刻難以消受,戰局的潰敗、已得城池土地的流逝還是其次,將士傷亡與軍備損耗才是真正讓他心痛的地方,此時的李從璟說是心頭在滴血,那是再恰如其分不過。
“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世上哪有隻勝不敗的軍隊,你我的對手是人又不是豬,就算是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幾口,何況是號稱‘衣冠南渡’後人傑如過江之鯉的淮南。”李從璟見堂中氣氛沉悶,大氣的揮了揮手,語調一如既往鏗鏘,“戰爭只要還未結束,勝負就還未到來,贏到最後的才是贏家,諸位如此沉悶,讓孤王不喜!”
堂中諸人見李從璟這般表態,紛紛出聲言語表達誓要擊敗吳國的決心,也是因為李從璟積威深重,氣氛很快就扭轉過來。
本來在壽春主持戰事,恰好到滁州來辦一件差事的莫離,在小案後揮扇微笑,這位風度翩翩的白袍才子,這些年愈發顯得高深莫測,像極了演繹中寵辱不驚勝敗不餒的孔明,“要說淮南俊才,楚地之戰中的確冒出了一批青年俊彥,不過這些可以容後再議,眼下還是要為楚地之戰拿出對策來才是。”
楚地之戰李從璟鞭長莫及,本身也不是由他主持,按理說本不該他分心才是,但李從璟麾下既然有參謀處這樣一個存在,而且他本身又是兵馬元帥,為楚地戰爭謀劃一番也是分內之事。
李從璟方才沉默許久並不都是在為楚地戰爭痛心,他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楚地戰報向來是一式兩份,一份送到洛陽一份送到他這裡來,所以此時他的謀劃並不比李嗣源晚,有軍情處各點接連成線直通洛陽的飛鴿傳書網,他的策略也能及時傳遞到洛陽,“楚地戰事糜爛,非用重藥不能救疾,符習年老精力不濟,該由年輕氣壯者替之,孤王之意,就讓郭威去湖南好了。”
眾人聞言莫不神色凜然,王師在楚地征戰失利損兵折將,這個責任當然得有人來擔,李從榮是未經戰事去楚地歷練的皇子,加之戰事本身也未結束,這個鍋當然不能由他來背,各位領兵助戰的節度使則是分量不足,所以副帥符習就成了為此戰負責的不二之選。這也怨不得旁人,符習身為副帥沒有打好楚地之戰,負責是理所應當之事。
李從璟繼續道:“殿前軍折損頗大,需得補充兵馬以充實戰力提升士氣,兩川如今四邊穩固州縣守備已齊,李從璋該從西川離身了,就讓他率領部曲趕往楚地參與此戰。”
這番謀劃自然沒有人不認同,李從璟身在江淮為楚地戰爭具體出謀劃策難以周全,換帥補兵才是他應該做的事,莫離沉吟之後試探著問道:“西北之地並無戰事,不如讓李紹城也去?”
李從璟擺擺手,“李紹城在西北有大用,不可輕動,有郭威去湖南已是足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