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 吾目無涕,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代柳氏一族出了很多書法家,如柳宗元的堂叔父柳公綽、柳公權,皆是書法名家。
柳公權,778年到865年,與柳宗元幾乎同時期。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後來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郎,七朝元老,最後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故世稱“柳少師”。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歲,獲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書法與顏真卿並列,柳體豐潤,顏體風骨。不過,兩人雖然並稱,但不是同時代的,顏真卿曾率眾抗擊安史之亂,後又與藩鎮作鬥爭。顏真卿八十五歲被叛軍李希烈殺害時,柳公權才是六歲的兒童。
成人後,柳宗元的書法藝術也很有名,是唐代的書法家之一,以“章草”聞名,當時學習他“章草”的人很多。
與南北朝相比較,唐代最重視經學。《五經正義》是皇帝欽定、規定必考的的教科書。照這樣的重視結果,培養的只有背書本領的章句師,根本不能經世致用,實際上是使經學走進了死衚衕。
柳宗元后來回顧少時讀書曾說過:“我學不能探奧義、窮章句,為腐爛之儒”。柳宗元把章句師稱之為“腐爛之儒”,言下之意是不屑一顧。他還明確表示要獨立思考,不照搬古書上現成的話,要拋開傳、注之類,去直接尋求聖人的思想,融會貫通以後再用自己的話把道理講出來。
柳宗元還提出“輔時及物為道”,把輔助時政和有利於社會,作為自己遵奉的一個思想原則。在思想理論的作用方面,他一再強調“佐世”、“救世”、“益於世用”等。
從他一生情況看,儒學思想對他影響最大。孔子和孟子倡導的仁政以及民本學說被他終生信奉;道家的自然觀,先秦、兩漢諸人的元氣說,法家的義、利學說和歷史發展觀,佛家的哲學思辨等,都使他發生濃厚興趣,有些被他吸收利用。
柳宗元讀書範圍非常廣泛,他既推崇先秦諸子,又欽佩屈原、司馬遷等人,經、史、子集無不通曉。他的文章經常縱論古今,或者借古說今,彰顯了極深的史學修養。他的文章對山川地形、道路物產等也有精確的描述,也是平時留心地理學的結果。
對儒家天命論的批評,歷史上以柳宗元為最徹底。那時,長安皇家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和這方面的豐富藏書,他天文歷算方面的知識應獲得於此。對於佛教、道教、法學、經濟學和醫學等,他也都作過研究。
影響一個人一生的道路和成就的,常常只是生活中最初的重要幾步。
身處動亂的時代,有父親柳鎮作為自己做人的榜樣,從而養成柳宗元濃厚的憂患意識和興亡之感,並進而使他以救國救民為已任,較早的意識到時代的使命。從小好學又博學,這方面以詩書傳家的柳氏家風,對他的影響最大。
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韓愈曾稱“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稱讚柳宗元年少時思維精細敏捷,各類學問無不融會貫通。
讀書以做官為目標,這是過去幾乎所有學子的理想,柳宗元在家庭影響下也以此為目標。
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很多,以進士科舉考試最為當時的讀書人所重視。進士錄取的名額雖比其他科少,卻比較容易為朝廷器重和賞識。貞觀、永徽以後的許多宰相都是從進士出身。
進士考試雖也要考《孝經》、《論語》等儒家經籍,但更重要的是考詩、賦、文章。因此柳宗元青少年時在學習上所下的功夫,重點是作詩、賦,寫文章。
現存柳宗元文集中的《迎長日賦》、《記裡鼓賦》,就是他準備去考進士前的習作。這些作品,都是根據當時進士考試的要求,非常講究文采。柳宗元后來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青少年時寫文章“以辭為工”,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