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章 文起八代之衰,勇奪三軍之帥,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字。這一說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響,韓愈因此被改授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度使,聘請韓愈任行軍司馬,賜紫服佩金魚袋。
淮西戰事,由來已久。
公元805年仲秋八月,宦官集團仇視“永貞革新”,逼迫唐順宗李誦退位,擁立太子李純繼承大統。唐憲宗李純具有一代雄主的素質,在位十餘年間,東征西討,平定多處叛亂勢力,首鼠兩端的藩鎮紛紛望風歸順。大唐一度重拾了昔日榮耀,憲宗被稱為唐朝的中興之主。
憲宗即位之初,很多軍閥並不把他放在眼中。元和元年(806年),西川將領劉闢自立為節度使,公然反叛。
憲宗面臨的局面很燙手。成德、淄青節度使早就不聽朝廷號令,平盧、宣武節度使也都不向朝廷納貢,觀望形勢。還有最兇悍的淮西軍如同釘子一般楔在中原。心懷異志的各股勢力都在等著看朝廷的笑話。
憲宗決定先平西川。官軍戰力低下,到元和九年,才擊敗西川叛軍。劉闢全家被押送到長安,憲宗下令不分老幼一律處決。
平定西川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了不聽話的別家軍頭。
同年,淮西軍頭吳少陽病死,其子吳元濟接掌三州。依照慣例,吳元濟向朝廷上表請求繼任節度使。憲宗態度強硬,不給他這個名分。吳元濟立即翻臉,發兵攻打臨近州縣,所過之處焚燒擄掠,百姓遭殃。憲宗命山南東道、宣武軍等諸鎮分兵討伐吳元濟。
憲宗的朝堂嚴重缺乏帥才。山南東道節度使嚴綬,根本不懂用兵,卻被任命為淮西招撫使。宣武軍節度使韓弘不服從朝廷很久了,他不過是看到西川劉闢死得慘,心中犯怵,才答應攻打淮西,實際上卻分派兵力阻撓官軍行動。
憲宗起初倚重的就是這些角色。這場征戰幾乎就是空耗糧餉。
當然也有例外,北路軍中有兩個將領表現搶眼。來自突厥部落的鎮將、忠武軍節度使李光顏,以及河陽、懷、汝三州節度使烏重胤,這兩人作戰勇猛。尤其是李光顏,打起仗來身先士卒,極其勇悍。
從元和九年八月淮西之戰開打,到元和十二年八月,整整三年內,各路官軍或者逗留不進,或者連吃敗仗。唯有李光顏和烏重胤這一路勝多敗少,捷報頻傳。
吳元濟與官軍作戰三年,已然十分狼狽。北方的李光顏威脅太大,都快打到他老巢了。餘下幾路官軍雖然無能,也消耗了不少叛軍的物資和戰力。
郾城失守後,吳元濟大驚,把蔡州城的精銳部隊統統交給他的頭號大將董重質,命董重質駐防地勢險要的洄曲,抵禦李光顏。
吳元濟麾下不少將領感到前途渺茫,紛紛臨陣倒戈,投靠了官軍。吳元濟也想求和,迫於部下的阻撓未能成行。西路官軍主帥李愬,招降的叛軍將領最多。吳元濟卻沒有重視李愬。
吳元濟不把西邊的官軍當回事,是因為當初袁滋過於怯懦。而李愬到任後,將計就計,繼續表現出一副怯戰的樣子。
李愬不主動進攻叛軍,一直悄悄準備著發動奇襲。
有一回,李愬派將士巡邏邊境,撞上好運,抓獲了吳元濟的一個勇將丁士良。李愬將其感化,為官軍效力。
透過丁士良,李愬又頗費周折得到了吳元濟麾下兩員驍將,其中有個叫李佑。李佑智勇雙全,願意帶路奇襲蔡州,降將裡只有他知道小路怎麼走。
元和十二年九月初,李愬派使者向主帥裴度報告了奇襲蔡州的計劃。裴度非常贊同,當即批准。
中國軍事史上著名的戰役開始了。
九月八日,李愬挑選精兵九千,前鋒三千人由李佑帶隊,抄小道奔往蔡州。李愬親自帶三千人跟隨前軍,還有三千人殿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