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章 纖雲四卷天無河,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上賓虞舜整冠裾。”
該詩選取“大雁”“江魚”等意象,這些意象的選取能夠引起詩人感性之趣,意象之間的感情聯絡,足以表達韓愈對陽山環境的不適應和對於北方家園的深切思念。“塞雁”這一意象有很深的象徵意義,因為“雁”本身就具有特定的文化意義,很輕易就能夠勾起韓愈的故鄉之思和眷念親友之情。這種被拋棄感和文化上的失落感,使韓愈更加傷感、悽愴。
八月,朝廷新的任命終於下達,不是官復原職,而是調韓愈去江陵(今湖北江陵縣)擔任法曹參軍,張署任江陵工曹參軍。
韓、張二人的希望隨之煙消雲散,更加充滿委屈和憤懣。因為“參軍”的職位和地位很低。
韓愈雖然不滿,但君命不可違,又與張署一起經衡州(今湖南衡陽)、過潭州(今湖南長沙)、渡洞庭、歷嶽州(今湖南嶽陽),爾後渡江去江陵上任。
在江陵期間,韓愈一想起前半生的曲折經歷,就陷入矛盾與苦悶之中。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自己命運如此悲愴?為什麼那些無才無德的勢利小人卻能保其祿位?
在這種心情的驅動下,韓愈又寫出一組發抒自己感情的憂憤之作,即《五箴》。全文由“遊箴”、“言箴”、“悔箴”、“好惡箴”、“知名箴”五篇短文組成。它集自嘲、牢騷、憂憤、焦慮、企盼、不屈等諸多矛盾心理和深沉的感嘆於一體。
他在《五箴》小序中說,他雖然只有38歲,但白髮卻越來越多,牙齒也鬆動脫落,智力明顯不如從前。大發未老先衰之嘆。
不幸中往往也會有幸運。此時,永貞革新已經失敗,遠在江陵的韓愈有幸躲過一劫。
韓愈心情很複雜,於是借中秋之夜,對飲賦詩抒懷,並贈給同病相憐的張署,就是這首《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纖雲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二月的一個夜晚,韓愈約張署去江陵城西賞李,張署因病未去,韓愈獨往。
江陵城西郊二月,白色的李花到處開遍,幾乎看不出紅色的桃花。
在春風的撫摸與春雨的洗煉下,李花的潔白連雪也難與相比,花林象波濤在空中翻滾一樣杏無邊際。
這裡的花到底象什麼呢?
白色的花兒反照著天空,把夜色中的天空也照亮了,以致於群雞也驚覺而啼鳴,官吏都起床了。
那承載著金鳥的太陽從海底升起,紅光照射,青霞披開。
李花在陽光的照射下繁密成堆,令人魂迷眼花,不敢直視。
韓愈想起少年時候,喜愛遊賞宴樂,對著美麗的花兒哪裡肯推辭美酒。
自從流離貶逐以來,百憂交集,即使去賞花,人還沒到賞花之處就已經盤算著回來了。
“現在我才四十歲就已經是這樣了,以後年紀更大,又不知將與誰說起。
“還是讓我獨自喝得酩酊大醉吧,我實在不忍心將美麗的光陰拋棄,更不忍心讓鮮豔的李花零落在黃土中。”
一個人賞花,心裡想著朋友。韓愈寫下七言古詩《李花贈張十一署》: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
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
君知此處花何似?
白花倒燭天夜明,群雞驚鳴官吏起。
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迷魂亂眼看不得,照耀萬樹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遊燕,對花豈省曾辭杯。
自從流落憂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後日更老誰論哉。
力攜一尊獨就醉,不忍虛擲委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