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8章 夜來攜手夢同遊,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園中多新蔬,未至食藜藿。
不求安師卜,不問陳生藥。但對丘中琴,時開池上酌。
信風舟不繫,掉尾魚方樂。親友不我知,而憂我寂寞。”
雖然白居易在詩中表達了豁達開朗的情緒,但“親故見憂”這一事實,客觀上也透露了白居易在無俸祿可領的尷尬和拮据。
這時,著名的“會昌法難”已經拉開帷幕。
會昌元年六月慶陽節,剛做上皇帝不久的唐武宗李炎設齋請僧人、道士講法,只賜給道士紫衣,並下令僧人不得穿著。
一個明確的訊號已經發出:“新皇上並不喜歡佛法。”
很快,在武宗為帝的短短六年時間裡,一個接一個的對僧人們發難的敕令簽署、釋出。災難一個接一個地降臨到佛教徒頭上。
會昌二年(842年),唐武宗開始沒收寺院財產。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朝廷有了錢,這年八月,白居易接到了其以刑部尚書致仕的詔書。白居易的“失業”狀態一直持續了一年半。
一個退休申請,竟然經過一年多才得到批准,這不論在唐朝還是現代都是極不正常的。
白居易的退休請求之所以得到批准,主要還是因為李黨的另一領袖李紳在會昌二年二月從淮南節度回到朝廷,出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判度支。
李紳雖為李黨人士,但與白居易私交甚篤,李紳做了工作,白居易才得以致仕。
李德裕確實夠狠,要不是李紳,白居易不知道還要憋屈多久呢。
這一年,劉禹錫病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一歲,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滎陽。
這對於年逾古稀的白居易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他懷著悲痛的心情,他寫下了兩首悼詩。
世人皆知“元白情深”,“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千年來觸動了多少人的心絃。
白居易和劉禹錫同樣交情匪淺,劉禹錫去世後,白居易寫下《哭劉尚書夢得》二首。
其一: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閒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游。”
其二:
“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鬚。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齒亦枯。
窅窅窮泉埋寶玉,駸駸落景掛桑榆。
夜臺暮齒期非遠,但問前頭相見無。”
白居易為劉禹錫寫下的這兩首詩悼亡詩,同樣有情有義,令人感動。
白居易和劉禹錫都是中唐時期偉大的詩人,他們同一年出生,又都經歷過仕途浮沉。雖然詩歌風格不同,對人生的理解也各異,但並不影響彼此間深厚的感情。他們惺惺相惜,相互扶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幾十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劉白二人交往,留下了很多詩文,感動了後世無數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