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0章 曲江水滿花千樹,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

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

“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行便當遊。

何必更隨鞍馬隊,衝泥蹋雨曲江頭”。

兩個人,兩首詩,一個盛情相邀,一個斷然拒絕。從中可想見,他們的關係好不到哪裡去。

唐代群星薈萃,人才輩出,其中有兩位佼佼者,一個倡導“古文運動”,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和“文章鉅公”之譽;一個則提倡新樂府運動,是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之一。二人同處於中唐時期,都為文中之龍,同朝為官,本應惺惺相惜,然而二人雖有交往卻未深交。

這二人,就是韓愈和白居易。

二人交集不少,然而前期基本上沒有往來記錄,直到韓愈去世前幾年才略有交往。

在一個雨後的傍晚,韓愈欲邀請“水部員外郎”張籍和“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同遊曲江,不料白居易卻拒絕了。

韓愈只好同張籍一同出遊曲江,遊罷歸來便寫下《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寄給白居易。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雨後曲江兩岸的美麗景色,表達了韓愈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也抒發了韓愈被白居易拒絕後的遺憾之情。

而白居易收到韓愈這首詩後,也回了一首詩給韓愈,即《酬韓侍郎張博士雨後遊曲江見寄》,說明了他拒絕的理由。

因為文風和性格差別,韓愈和白居易最終也沒成為親密的好友。

他們兩個人差別在哪呢?

韓侍郎官做得比較大,也喜歡冒險,不服就乾的那種人,屬於野派,領導作風。這次只是春雨,就是下冰雹他都會去。

據說有一次韓愈遊華山,非得往絕頂爬,結果上去下不來了,仰天大哭。最後,當地縣令組織幾百個人才把他給弄下來。

白居易則生活比較佛性,屬於那種敢得罪領導也要活得舒服的人,他不會為了全力捲入黨派鬥爭,按時順命自得風流。白居易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攀附權貴、不怨天尤人,自是樂天了。

截然不同的性格和文風,決定韓白兩人始終沒能成為朋友。

但他們都不是心胸狹隘之人,韓愈可以和與自己政治立場相左的柳宗元成為好友,白居易也沒有因為韓愈對自己的不賞識而怨恨韓愈。

長慶年間(821年-824年)同在長安時,兩人也有多次唱和之作。

除了開頭的兩首詩,韓愈有《早春與張十八博士籍遊楊尚書林亭,寄第三閣老兼呈白馮二閣老》:

“牆下春渠入禁溝,渠冰初破滿渠浮。

鳳池近日長先暖,流到池時更不流。”

“鳳池”指中書省,“近日”指接近帝座,“白”就是白居易。唐代稱中書舍人為閣老。

白居易作《和韓侍郎題楊舍人林池見寄》:

“渠水暗流春解凍,風吹日夜不成凝。

鳳池冷暖君諳在,二月因何更有冰?”

到了暮年,兩人還能互開玩笑。

白居易作《久不見韓侍郎,戲題四韻以寄之》:

“近來韓閣老,疏我我心知。

戶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詩。

靜吟乖月夜,閒醉曠花時。

還有愁同處,春風滿鬢絲。”

被戲的韓愈和白居易一樣,當時都已是垂老之人,估計看到這首詩,心裡還是蠻開心的。

兩位文壇領袖,有過交往,有過唱和,卻沒能加深友誼,成為摯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祖籍河北昌黎。

大曆三年(768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