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永貞革新前夜,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史中丞這種高官頭銜的朝廷使臣,這篇文章就是專為他們的官署所寫。這類寫在官署牆壁上的文章,內容大都是闆闆正正,語言簡明扼要,所記事實,到後世歷史文獻價值很大。長安是文人薈萃之地,這類文章要請柳宗元寫,就因為在長安文壇上,他已是非同凡響的人物。
貞元末年,唐王朝高層的宮闈之間發生著劇烈的政治變動。
隨著德宗李適年事漸高,太子李誦繼位在望,朝廷內部潛伏的鬥爭激化起來。
一方面,權奸李實、宦官孫榮義及保守派官僚鄭瑜等,依靠李適,繼續把持朝政;
另一方面,王叔文為首的一批新進人物則以李誦為靠山,“密結翰林學士韋執誼及當時朝士有名而求速進者陸淳、呂溫、李景儉、韓曄、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等,定為死友。凌準、程異等又因其黨以進“。王叔文已經和李誦預謀“某可為相,某可為將,幸異日用之“。
正是在這種局面下,王叔文一派人紛紛入朝擔任要職,迅速擴充套件了自己的勢力。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李適病危,朝廷上兩派不斷激發的矛盾轉化為公開的奪權鬥爭。王叔文一派擁護太子李誦繼帝位。但這時李誦已得中風病,失音不語。宦官集團以此為藉口,力謀抵制,企圖另有所立。
在鬥爭極其尖銳的情況下,王叔文的的同黨、曾以翰林待詔身份侍娛李誦的王伾入居皇宮,並傳旨召王叔文。在李適彌留期間,他們聯合同情自己的宦官李忠言稱詔行事。
正月二十三日,李適病死。宦官勾結部分保守派舊官僚陰謀延期發喪五天,乘機另謀所立。兩派在朝堂上展開了激烈的辨論。王叔文集團的骨幹之一、翰林學士凌準獨抗危詞,反對宦官所擬計劃。他得到了翰林學士鄭、衛次公等部分朝臣的支援,得以立即發喪,公佈遺詔,由李誦繼帝位。
柳宗元直接參加了這場鬥爭。
在鬥爭的關鍵回合,王叔文一派取得了暫時勝利。
正月二十六日,李誦即帝位於太極殿。王叔文一派執掌朝政。他們根據事前擬就的計劃,迅速提升自己集團的成員佔據朝廷的關鍵職位。二月十一日,任命吏部郎中韋執誼為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做了宰相。
王叔文以起居舍人充翰林學士;王伾以左散騎常侍充翰林學士。貞元中,由於不任宰相,朝廷對翰林學士簡拔尢重,多有由此而居輔弼者。它號稱“內相“,所起草的詔命為“內製“,朝參排班按諸詞官知制誥對待,因而這是很有實權的職位。“二王“任翰林大學士,與執宰相權的韋執誼相呼應,全面控制了朝廷大權。
隨後,“永貞革新”拉開大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