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章 婉娩淑姿惟若人,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遇上父親病故,不得不南奔揚州。

在柳宗元調藍田尉那一年,劉禹錫從揚州回到長安,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這時他與柳宗元又經常見面。他們兩人同一年從縣職調任朝廷監察御史臺;當柳宗元從監察御史臺升任禮部員外郎,劉禹錫也升任屯田員外郎,分管朝廷財政工作。這兩個胸懷大志的年輕才子,在政治生涯中同步升遷,結下了莫逆之交。

呂溫,是具有遠見卓識的中唐政治家,文章和詩都寫得不錯。他與柳宗元本有點親戚關係,所以兩人認識得早。

呂溫考進士不算順利,登第比柳宗元晚五年,可是接著在第二年就透過吏部的考試,這樣就與柳宗元同在集賢殿書院工作兩年。

呂溫思想活躍,見解獨到,二十七歲那年寫一篇《諸葛武侯廟記》,借評諸葛亮來論當代政治,提出執政者要順乎民心,很有見地。

呂溫信仰仁政愛民的政治學說。他後來做道州(今湖南道縣)剌史,頗有政績,可遇到道州江華縣有位姓毛的縣令,偏偏好打人。

他調離道州前,寫了一首詩送給這個毛縣令,最後兩句是:“今朝別後無他囑,雖是蒲鞭也莫施。“看來,他對毛縣令很不放心,囑他連蒲草做的鞭子也不能用。

呂溫這些觀點,與柳宗元、劉禹錫十分契合。年輕的呂溫,在仕途上也很順利。他在柳宗元擔任監察御史裡行那年,由唐德宗親自提名做左拾遺。第二年,又以侍御史的身份出使吐蕃,說明了朝廷對他的器重。

從當時情況來看,柳宗元與劉禹錫、呂溫三人是晉升最快的青年朝官,在同輩人中很少有可與之相比的,因此在朝廷內外十分引人注目。這三個青年彼此十分相好,有志同道合和難解難分的友情。

才華橫溢,加上年少得志,致使他們身上逐漸形成一種銳氣和傲氣。一方面不畏艱險,敢於進取,有一股一往無前的精神;另一方面鋒芒畢露,天真樂觀,看待世事往往流於簡單化。這種情況表現出這些年輕人政治熱情高昂,可又顯得比較單純。思想單純,就個人而言不是什麼問題,然而在官場政治中,卻未必是有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