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一弦一柱思華年,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傷。

(三)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這首《錦瑟》廣為後世人知,但是,對這首詩的創作意旨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說是寫給令狐楚家一個叫“錦瑟”的侍女的愛情詩;有人說是睹物思人,寫給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詩。

《史記·封禪書》載古瑟五十弦,後一般為二十五絃。但此詩創作於李商隱妻子死後,故五十弦有斷絃之意(一說二十五絃的古瑟琴絃斷成兩半,即為五十弦)。

不管怎麼說,有一點可以肯定,《錦瑟》是李商隱的追憶之作。詩人在詩中追憶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託了悲慨、憤懣的心情,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採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藉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

作這首詩的時候,李商隱已經不惑之年,他孑然一身,獨上西樓,秋風拂面,往事如煙,有感而發。寫完《錦瑟》後的第二年,李商隱憂鬱中死去。

李商隱的愛情生活,被許多研究者關注,部分原因在於李商隱以《無題》為代表的詩歌中,表現出一種撲朔迷離而又精緻婉轉的感情,容易被人視為豐富的愛情體驗的表達。

關於李商隱的愛情,猜測的部分遠遠多於有實際證據的,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此津津樂道。

就在洛陽,李商隱邂逅了他的初戀情人柳枝。

那時李商隱唯美、朦朧的戀情詩已經很出名了,柳枝也是李商隱得傾慕者之一,更巧的是,她還是李商隱堂兄李讓山的鄰居。一天,李讓山無意吟誦起了李商隱的《燕臺詩》,恰巧讓柳枝給聽到了,她深深地沉迷在這首愛情詩中,不由感嘆:“誰人為此、誰人為是?”

在得知詩的作者是李商隱之時,柳枝將身上的信物託李讓山轉交給李商隱,以此表達自己對他的仰慕之情。第二天,柳枝專門等候在李商隱得必經之路上。就是李商隱在換從中看到的她。

終於等到自己的仰慕之人時,這位初涉塵世的小姑娘又驚又喜,說自己三天後會以漿洗衣裙為由去河邊,想見他一面,並焚博山香以待。

博山香在以前的詩詞中是愛情的象徵,說明柳枝已經喜歡上了李商隱,在情愛難以說出口的時代能如此主動,可見柳枝對李商隱的情感何其熾烈。

或許是緣分未到,兩天後,與李商隱一同進京的好友與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竟將他的行李偷偷拿走上路了。行李裡有他考取功名的重要書籍和其他物品,李商隱忙於追趕行李,結果錯過了與柳枝的約會。

待到李商隱再想起柳枝時,她已被城東邊的節度使強娶。他知道與柳枝的緣分已盡時,內心悲痛,於是留下了那首悲慘的愛情詩《柳枝五首》。

(四)

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比之於長安,洛陽是一個更容易發生豔遇、滋生愛情的城市,因為那裡有一種名為牡丹的花,開遍洛陽的每一個角落。洛陽的女子亦如牡丹花一樣,灼灼其華。

來到洛陽的人,不論男人還是女人,無不為洛陽的牡丹花痴迷。

來到洛陽的多情才子,更額外加上了對身如牡丹花一樣的洛陽女子的痴迷。

唐代的洛陽每年都有舉辦百花會的傳統,期間全城出動,大擺宴席,以牡丹花作屏,把房子的梁、柱、棟、拱上都以竹筒儲水,插上牡丹花,一次要用牡丹花上萬朵。洛陽的豪門望族、官宦學士還透過賞花、賽花來評選牡丹名次。據說,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