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煙籠寒水月籠沙,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子”之稱的張伯駒先生得知後,為免國寶流失海外,急託人追尋,最終以5000元重金購回。他為此身負重債,但也不覺苦。
自此,張先生對這件寶貝愛不釋手,在很長時間裡,他每晚睡覺都將該詩卷置於枕邊同眠,還自稱“好好先生”。
1956年,張伯駒先生毅然將《張好好詩》卷連同晉陸機《平復帖》等共八件國寶捐贈給新中國。張先生謝絕了所有獎金,僅興高采烈地收下了一紙政府簽發的褒獎狀。至此,珍貴文物重為故宮博物院收藏。
一卷有情詩,幾多世間緣。
千年前,張好好遇人不淑,飽經磨難。千年後,張伯駒先生堅持只求國寶“永存吾土,世傳有緒”的信念,獻寶新中國,正是經他之手從此免去寶物顛沛流離之苦。
這份為國獻寶的深情,必將與“家國離亂無良緣”的道理一起傳諸後世。
國寶的意義不待綴言,而詩中張好好的故事自讓人唏噓。
自唐大和二年(828年)十月,尚書右丞沈傳師外放為江西觀察使,後轉任宣歙觀察使。杜牧就一直跟隨沈傳師身邊,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做了五年幕僚。
沈杜二家本為世交,沈傳師年少時就為杜牧祖父杜佑所器重,他對才華橫溢的杜牧自然格外關照。
唐朝官員可以掛著朝廷的官銜職位,然後去地方上工作,薪水還比朝廷給得高。
杜牧去了洪州之後做江西團練巡官,也是沈傳師府上常客,經常去沈傳師家吃飯。
沈傳師是唐朝有名的書法家,也極為喜歡吟詩賞月這些風雅之事,兩人是一拍即合。
一天,沈傳師在贛江邊的名閣滕王閣擺下筵席,邀請眾幕僚談詩論道。杜牧就坐在他的旁邊。
一碧如染的贛江之畔,高倚入雲的滕王閣中,這場“華筵”高朋滿座。
“前些天,本官在民間尋得一樂女,人長得標緻,歌聲也婉轉,今天諸位都在,就把她叫過來讓各位開開眼。”沈傳師對大家說。
說罷,高閣之上,一位少女在眾女的的簇擁下,如眾星捧月般,緩緩出現,輕輕踱步到閣樓中央。
只見她年約十二三歲,身穿翠綠衣裙,嫋嫋婷婷,就像飄曳著鮮亮尾羽的鳳鳥;粉嫩臉龐充滿了少女特有的青春活力,如一朵搖曳清波的紅蓮,含葩欲放。
如群星拱衛的新月,少女的身姿落在杜牧的眼眸,剎那間便把這“高閣”和“華筵”照亮了!
少女的風姿一瞬間也震撼了全場。沈傳師猛地看見她,差點滑下座位,手中的酒杯一斜,酒灑了一半。雖然此前已見過了,少女的正式登臺,還是驚豔到了他!
自覺有些失態,沈傳師趕緊起身,斟滿酒舉起杯道:“來來來,歌舞之前,我再敬在座各位。祝大家佳節喜樂、闔家安康!”
在杜牧眼中,看到的是少女如春日般的明媚,如閃電一般擊中了自己。當時,他心中像有好幾只野兔同時在跳,跳得那叫一個快,一隻都抓不住。杜牧生怕自己失態,趕緊附和著舉杯,一飲而盡……
亮相之後,少女在另外兩位美女的引導扶持下,走向唱臺中央開始試唱。站定後,少女低頭不語,擺弄著長長的前襟;一雙發鬟高下相宜,縷縷髮辮才曳過短襦。
猛然間,少女乍一摔袖,席間頓時響徹新生鳳凰一般清潤圓美的歌鳴。
歌聲嘹亮清麗,竟使伴奏的器樂都有難以為繼之感,以至於琴絃都快要把關鈕迸散,蘆管即將為之破裂。而她的嫋嫋歌韻,卻壓過“眾音”,穿透滕王閣最高層,直上雲衢!
一時間,賓客啞然。大家不禁驚住,如此小兒女家,竟有聲震梁塵的妙喉!
人美曲妙,歌喉婉轉,舉座陶然而醉。杜牧不知道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