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煙籠寒水月籠沙,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
月,見過家國的興衰,見過人生的起伏,更見過詩人的風流時光。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誰寫出這樣的詩?
就是人稱“小李杜”的杜牧。
杜牧是官三代,他的爺爺還是宰相,可以想見,杜牧少年時期是有一肚子的宏圖大志的。
但少年往往無定性,還容易被現實中的小小波折打擊。
杜牧26歲中了進士之後,同年又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這之後,他開始了長達年的幕僚生涯,其間分別先入江西觀察使幕,後轉淮南節度使幕,然後又入觀察使幕,杜牧分別身在洪州、宣州、揚州。
這等小官杜牧不太看得上,也是應付了事。不但如此,他還覺得是朝廷沒有人盡其才,讓他空有大志無處施展。
恰巧,懷才不遇的天才文人,遇上了揚州。於是,一段放浪風流的生活開始了。
在揚州,杜牧過的是優哉遊哉的生活,一方面是潦倒江湖,以酒為伴,一方面是秦樓楚館,美女嬌娃,其實質是放浪形骸之外的狀態。
杜牧的才子氣質在這裡徹底養成,但也因此消耗掉了杜牧最美好的青年時光。
十年之後,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的杜牧已經外放為黃州刺史,成了有實權的地方長官,他寫了一首詩紀念自己年輕時的放浪生活,詩名《遣懷》,全詩如上。
杜牧這次是怎麼來到揚州的呢?要問他,他肯定會說,反正不是他主動來的,他是被動的。
大和七年(833年),大唐前宰相牛僧孺(779-848)出任淮南節度使(治所揚州),他不僅與杜牧相識,更欣賞杜牧才華,便以淮南節度使之名徵召杜牧。於是,杜牧來到了揚州,先任節度推官(負責案件訟訴的小官),後任節度掌書記(類似現代的機要秘書)。
揚州不愧江淮繁華之地。
揚州,從當年隋煬帝為觀賞瓊花而修了那條大運河開始,就成了“煙花繁盛地,溫柔富貴鄉”的紙醉金迷場,就成了“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錦繡繁盛地。騷人墨客為揚州寫就了無數的名詩佳賦。
《太平廣記》載:九里三十步的長街(杜牧詩言“春風十里”,已近寫實),娼樓林立。每到傍晚,萬盞紅紗燈齊明,輝煌的燈火照亮整個天空。珠翠滿身的妓女,摩肩接踵,擠塞路口,遠遠望去,宛如仙境。
比杜牧早些年,詩人張祜來過揚州,目睹此景,禁不住讚歎道:“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縱遊淮南》)
初到揚州的杜牧,而立剛過。精力充沛的杜牧,每天工作一結束,便去長街消磨。當然,每次出門,杜牧都會避開牛僧孺的視線。畢竟公職人員經常去那種地方,影響不好。古代也不行。
杜牧當時有多瘋狂,後來的事情給出總結。
大和九年(835年)年初或年中,杜牧被朝廷任命為監察御史。
杜牧赴長安任職前,牛僧孺在節度使府中為杜牧設宴餞行,並告誡他說:“以你通達處事的氣概,一定能走上坦途。然而,你風流不羈的性情,卻讓我憂慮,或許也會對你的身體有所傷害。”
杜牧連忙分辨道:“所幸我平常能檢點自己的行為,還不至於讓您擔憂吧。”
牛僧孺聞言,笑而不答,讓侍從拿來一隻小書箱,在杜牧面前開啟,裡邊全是街頭巡卒關於杜牧行蹤的密報,多達一百幾十張。
上面都這樣寫著:“某晚,杜書記去某家,沒有不安全情況。”“某晚,在某家赴宴,情況與上次一樣。”
杜牧看罷,慚愧不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