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蘭陵美酒鬱金香,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裡多停留。但我從史料中知道,李白由於急著去會稽拜謁賀知章和元丹丘的,也就沒有多滯留揚州。
所以,我沒選擇在揚州下船,而是繼續前行,趕往會稽。
史載,李白這次南遊的主要目的是去探訪他的忘年之交賀知章。他一直感念賀知章以金龜換酒的知遇之恩,若不是賀知章稱自己為“天上謫仙”,並在玄宗面前推贊,他又怎麼能躋身翰林,得到皇上的恩寵呢?
但當李白到達會稽時,才知道賀知章已經去世了。
天寶三載長安著名餞行活動後,賀知章先回到浙江山陰五雲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
住在那裡時間不長,賀知章因病與世長辭,終年八十六歲,葬於浙江山陰縣城東南九里,墓在山巔。
李白十分痛心,趕到賀知章的故宅憑弔,並作了《對酒憶賀監》一詩以追念故友: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狂客歸四明,山陰隱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
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追憶故人,回思往事,李白不禁悽然神傷。當時正是深秋時節,嘯嘯風號,柳殘荷敗,悽清的景色分外顯出悲涼之感,實在令人不忍停留,於是李白當天便掉船而返。
也因為這個緣故,在山陰的一個館驛,我見到了李白。
奉上魯氏的家書,說明了在魯東的經歷,李白相信了我。
李白告訴我,他在東魯置下了大批田產,這次雲遊在外前,他將這些田產交給了魯氏。可見,李白對魯氏十分信任。可惜的是,五年後,魯氏不幸亡故。這是後話。
太白先生遞給我一杯酒,說:“感謝兄臺為我帶來家書。得知妻兒安好,我也能放心地遊歷了!”
“太白先生,我可不敢與你稱兄道弟。我來自千年後,是後生晚輩!”
“千年之後?那你可知我的去處?”
“先生是謫仙人,自然是羽化而去!”我怎麼能告訴他是酒後溺水而逝呢。
“啊哈,果然如此!羽化而去,幸甚快哉!”李白仰天大笑,一杯清酒,一飲而盡。
此時,和李白同遊的還有元丹丘,就是那個《將進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那一句裡提到的丹丘生。
聽到我的話,一旁的元丹丘會意一笑,忙舉杯相賀。
元丹丘是李白的道友,一個學道談玄的道友,是李白二十歲左右在蜀中認識的。
李白不僅在《將進酒》裡提到他,還贈元丹丘好些詩,共十四首,如《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因敘舊以寄之》《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居》,等等。
他們曾一起在河南穎陽嵩山隱居,元丹丘是被李白看作長生不死的仙人,稱之為“逸人”。李白一生與元丹丘交遊計22 年之久,其時間之長,幾乎無人可比。在此期間,李白雖曾兩入長安,但卻和元丹丘交誼極為殷密。
“雲臺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李白在《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裡這樣記敘。
他倆曾同遊中嶽,太室、少室俱到,三十六峰皆登,累了飲酒,樂了賦詩,真所謂“醉眠夜共被,攜手日同行”。兩人發誓,決不與權貴妥協,不願為了獲取功名富貴而向當朝腐朽勢力奴顏屈膝。
李白與元丹丘在中嶽整整遨遊了夏去秋來。分手的時候,贈給元丹丘詩一首,題為《元丹丘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