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蘭陵美酒鬱金香,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白回到家鄉東魯,定居於兗州城東的泗水旁。
這裡地勢開闊,泗水從北而來,在這裡形成石門,再往下流淌數百米折向西面的兗州城,再折向南徑直流去。
兗州城的北面是一帶沙丘,沙丘的南部因地勢高亢,有好的風水,是人們起陵的好場所,故稱南陵。因兗州城北有沙丘,故兗州城既稱為瑕丘城(兗州州治為瑕丘縣),當地人又稱沙丘城。
李白後來在《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一詩中,曾明確指出自己的寄家地在魯中沙丘城:
“高堂倚門望伯魚,魯中正是趨庭處。
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歸空斷腸。
君行既識伯禽子,應駕小車騎白羊。”
石門又稱石堰,這是兗州人智慧的結晶,石堰既可阻擋水勢,謹防暴雨季節洪水衝跨堤壩,沖毀泗水兩岸的房屋和莊稼,威脅兗州城的安全,又可灌溉泗水兩岸數千公頃的良田。
石堰西岸建有堯祠,當地人民在那裡祈求堯帝保佑泗水平安,年年風調雨順。堯祠紅牆碧瓦,祠內正中端坐著堯帝的塑像,整日香火不斷。祠門的兩旁立有兩跪石人,日夜忠誠地守衛著堯祠。
李白在東魯期間再次進行了廣泛交遊,深入瞭解齊魯大地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同時與孔巢文、韓準、張叔明、陶沔、裴政在徂徠山隱居讀書,人稱“竹溪六逸”。
在春天一個風清月朗的夜晚,李白泛舟於東魯門,作詩記遊。
《東魯門泛舟二首》: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迴。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在東魯,李白結識了魯氏。兩人情投意合,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魯氏幫李白照顧兩個孩子,女兒李平陽,兒子李伯禽。李伯禽就是小名明月奴的少年。
我穿越到了詩仙李白在東魯的家。那夢裡我看到的是李白嗎?
天亮後,我不僅看到了魯氏和明月奴,還有兩個小孩,一個大一點的女孩,正是李平陽;一個兩三歲的男孩子,是魯氏和李白所生的小兒子李頗黎。
“夫人,怎麼不見太白先生?”
從昨天到現在,我一直沒有看到李白,於是試探著問。
“一個月前,他去吳越遊歷去了。”
魯氏說。
原來,我夢裡看到的的確是遊歷中的李白!
詩仙果然名副其實!出發遊歷吳越之前,李白先在夢裡遊歷了天姥山。
這境界非仙人可達!
浙東名山天姥山位於紹興市新昌縣儒岙鎮10公里,山的周長30公里,志載:“派自括蒼至關嶺界層巒疊嶂,蒼然天表,千姿萬壯,為一邑主山“。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台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遊者想入非非的幻覺。
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嚮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李白曾不止一次往遊,他對這裡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難怪他做夢也能夢到天姥山。
我決定去追尋李白。魯氏寫了一封家書,請我找到李白後交給他。
魯氏告訴我,李白離開東魯,是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南下的。於是,我也乘船追趕。
第一站是揚州,揚州風景甚好,文化也繁華,詩仙本應在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