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到調遷,萌生歸鄉之念。正好太子李隆基舉天下文藻之士,親自策問,張九齡應試道侔伊呂科,對策優等,升為右拾遺。隨後,李隆基即位為玄宗,張九齡改任左拾遺。

宦海浮沉幾次後,張九齡終於達到了為官的最高峰。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張九齡升任檢校中書侍郎,十二月,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國史,主理朝政。

舞臺大了,作為也大了。開元盛世,張九齡也有其功。

唐朝處在全盛時期,卻又隱伏著種種社會危機。張九齡針對社會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從政之道,強調保民育人,反對窮兵黷武;主張省刑罰,薄徵徭,扶持農桑;堅持革新吏治,選賢擇能,以德才兼備之士任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針,緩解了社會矛盾,對鞏固中央集權,維護“開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後世譽為“開元之世清貞任宰相”的三傑之一。

(三)

此時,在遠離長安的荊州,張九齡《望月懷遠》之後,暫時忘了自身的悲涼,投身荊州政事之中。

張九齡貶荊州時雖已年近花甲,身處逆境,但他胸懷寬廣,並不消沉,他是真正的“宰相肚裡能撐船”的人。他在荊州仍然與其風度端凝,孜孜不倦地作風處理政事,報效國家。張九齡在荊州體貼民情,關心民間疾苦,注重文化教育,受到荊州百姓的讚譽。

當時,曾有一段時期,荊州的學子仕途不暢,百姓怨言官府重視教育不夠,於是,張九齡上任後提出了重視府學教育,還傾聽民間百姓的請求,新開闢了荊州城南門(今曲江樓)使薰風南來。南門一開,荊州學風大振,仕途暢通,科舉連年及第。

張九齡在荊州為官時,還知人善任,選拔髮現人才,破格用人,留下千古美名。他選用孟浩然、李泌等就是其中一例。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唐朝又一位大詩人孟浩然著名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首傳於後世千年之久的詩,是張九齡還在宰相之位時,孟浩然為了被朝廷任用而寫給他的干謁詩,相當於現在的求職信。求職信寫成這樣,真是才情外露。

收到這首詩之後,張九齡看到了孟浩然的才華,但還沒來得及舉薦,就被貶為荊州刺史。

到了荊州之後,張九齡請孟浩然到他的幕府,擔任一個段時間的幕僚,後來,孟浩然辭職回家,終身未仕,作為著名詩人,人們稱他為“孟山人”、“孟襄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