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潯陽獄中的李白,遭受了此生最大的摧殘和恥辱。悲憤和痛苦折磨著這位老人,他寫下了大量詩歌,每一首都感人至深,每一首都記錄了折磨所留下的傷痕。

李白在永王軍中一共不過兩三個月,卻蒙受如此不白不冤,不禁“萬情結緝,憂從中催!”李白在《萬憤詞投魏郎中》詩中說: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沉迷。兄九江兮弟三峽,悲羽化之難齊。穆陵關北悉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

李白已有五十七歲了,父母還在,哥哥在九江,弟弟在三峽,兒子在山東,妻子在章郡,一家星散,不得團聚。

看到“囚鸞寵雞”的不合現實,李白在四言雜長詩《雪讒詩贈友人》中呼喊:“哀載悲夫,誰察餘之貞堅!”“不我遐棄,庶昭忠誠。”

李白生死難測,夫人宗氏聽到李白入獄的訊息後,四方託人求救。

正巧此時,在玄宗那裡擔任宰相的崔渙作為宣慰使,與御史中丞宋若思來江南安撫百姓,途徑潯陽。李白知道後,連忙寫詩請求二人幫忙,其中有一首《獄中上崔相渙》詩云:

“胡馬渡洛水,血流徵戰場。

千門閉秋景,萬姓危朝霜。

賢相燮元氣,再欣海縣康。

臺庭有夔龍,列宿粲成行。

羽翼三元聖,發輝兩太陽。

應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昔日“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不折腰事權貴的李白,為了活命,只能乞憐一個被臨時重用的大臣。

至德二載(757年),崔渙和宋若思最終向李白伸出了援手,他們審問李白後,認為其罪輕可赦,上書唐肅宗薦李白可用。

肅宗原諒了自己的弟弟永王,不知為何卻不能原諒李白。

乾元元年(758年),李白被判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三年。

李白在巍巍廬山腳下的潯陽江畔開始流放生活,他與內弟依依惜別,要內弟向妻子轉達他的苦衷,由於他的遭遇而連累妻子,他一直深感不安和歉疚。

李白望著長江排天的濁浪,從他自己的境遇想到屈原當年的被放逐。歷史的悲劇何其相似,當事人是何等悽楚!

乾元二年(759年)春,關中地區遭遇大規模旱情,朝廷頒佈了一條特赦令:“天下現禁囚徒,死罪從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

此時李白已到了夔州的白帝城,李白也在被赦之列,得以釋放,這真是絕處逢生!

突如其來的自由讓李白無比興奮,他在白帝城乘舟順流而下東歸,心中熱情的火苗一下子點著了,詩句奔湧而出: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就是膾灸人口的千古絕唱《早發白帝城》。筆下滿是意氣風發,依稀之間,李白仍是從前鮮衣怒馬的少年。而這時,李白已經五十九歲了。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

天地賭一擲,未能忘戰爭。

試涉霸王略,將期軒冕榮。

時命乃大謬,棄之海上行。

學劍翻自哂,為文竟何成。

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

行至江夏(今湖北武漢),太守韋良宰招待了李白。李白寫下《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一詩相贈。

與老朋友相見,李白的感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