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章 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一天,元稹遇到崔雙文的貼身丫鬟,趁機大吐苦水,同時表明自己心意。

他自己並不是那種隨隨便便的人,又說自從遇見崔姑娘卻沒有獲得她回應後,一直茶飯不思,覺也睡不好。如果走明媒正娶的路子,真擔心自己在娶到她之前就死於相思病。

聽完此言,丫鬟感動,還真充當起了紅娘。她給元稹獻了一計——寫詩。

元稹寫了,名為《春詞》:

“深院無人草樹光,嬌鶯不語趁陰藏。

等閒弄浮水花片,流出門前賺阮郎。”

他說:親愛的姑娘你且看吶,庭院深深空無一人,盛夏流光在草木間閃閃爍爍,可愛的黃鶯緘默不語,它正安安靜地躲藏在樹蔭裡。姑娘若有閒,姑娘若有情,不妨嬉戲玩弄流水中的落花,讓它流出院門,將訊息傳給牆外等候的有情郎。

不管是本意的人間草木落花流水,還是延伸意的風花雪月郎情妾意,這都是一首散發春光的情詩,有期待,有挑逗,有引誘,好像在說:“來吧,來吧,相約花樹下。”

崔雙文一開始是拒絕的。

她不但高冷,作為傳統禮教思想下的閨秀,她自然有“理所應當”的守規守距、自矜自持。但愛情的力量向來摧枯拉朽,藝術的魅力同樣無法小覷。

崔雙文文藝範,平日喜歡舞文弄墨,元稹那首《春詞》也算投其所好,輕輕推開了她小清新的心靈窗扉……

心有所動,文字亦是柔軟。她回了這麼一首絕句:

“待月西窗下,迎風戶半開。

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顯而易見,這算應允元稹所發出的邀請。借用歐陽修的話說就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在元稹看來,這一切,來得有點如夢如幻。不管怎樣,哪怕天上下刀子,這約,他也要赴的。

天上當然不會下刀子。相反,月老也成人之美,天不下雨天不颳風天上有月亮。他爬樹翻牆,來到西廂,與她同床共枕,魚水行歡。

良辰美景,佳期如夢。花影婆娑,人心繾綣。

於他,這是曲線救國,抱得美人歸。

於她,這是為愛勇敢、痴狂這麼一回。

只要月色降臨,兩人纏綿在一起的時光好似桃花源,不論魏晉幾何。這種“朝隱而入,暮隱而出”的偷偷摸摸的日子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她始終沒有向自己母親開口說這事,叫她怎麼說呢?

溫柔鄉不是男人唯一的追求,元稹要去長安實現仕途理想。

根據唐代的舉士制度,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所以元稹於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京應試。剛開始,兩人還有詩信來往,崔雙文還給元稹寄去玉環作為信物,以表自己的愛情堅心。但是,慢慢地,距離成為情感障礙,“漸行漸遠漸無書”,他們各自踏上不同的生活軌道。

元稹自從赴京應試以後,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且與韋門子弟交遊,從而得知韋夏卿之女韋叢尚未許配與人,於是意識到這是一個走門路、攀高枝的絕好機會。崔雙文才貌雙全,而且家中富有,但畢竟沒有權勢,這與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離。

貞元十九年(803年)春,二十四歲的元稹中書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書省校書郎。與他一同考中的還有他一生的摯友白居易。

也是在這一年,二十五歲元稹娶京兆尹韋夏卿之幼女韋叢為妻,韋叢二十歲。

這樁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當時二十四歲的元稹科舉落榜,但是韋夏卿很欣賞元稹的才華,相信他有大好前程,於是將小女兒許配給他,而元稹則是借這樁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機會。

在他們結婚當天,好友白居易還特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