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章 何處江上有笛聲,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由身。
然而,造化弄人。公元805年,韋皋去世了。那一年,薛濤三十七歲。
在韋皋朋友的幫助下,薛濤搬進了萬里橋旁枇杷巷裡的一座小樓裡。
愛人已逝,空樓獨居。對韋皋的思念,化作一首首優美詩句:
“長來枕上牽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
“何處江上有笛聲,聲聲盡是迎郎曲。”
都是男人看了沉默、女人看了流淚、流氓看了心碎的情詩。
大詩人王建點贊說:
“萬里橋邊薛校書,枇杷花裡閉門居。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隨著薛濤的名聲越來越大,許多詩人都慕名前來,爭相與她相交。更在詩賦上,以與她唱和為榮。其中頗有名氣的如:白居易、杜枚、劉禹錫、張籍等人。此外,她還收穫了大批“粉絲”,其中不乏門閥貴族子弟。
可以說,薛濤有著高階的朋友圈,愛慕她的青年才俊更是不少。
想要擺脫樂伎的出身,薛濤完全可以從中挑選一個有權有勢的人結婚。可是,文學女青年薛濤認為,有權有勢,可以幫助她脫離樂伎出身,卻並不一定能使她幸福。她要的,是能和她心靈高度契合的人。
但是,這樣的人,又到哪裡去找呢?
結果,由於薛濤一直不肯降低擇偶標準,她的年華,便在侍酒賦詩的歲月裡,蹉跎了一年又一年。每每曲散人盡,面對紅燭搖曳,孤寂的薛濤總是將寂寞流於詩中,亦倔強地自比青竹,不肯屈就於現實。
元和四年(809年),元稹任監察御史。御史負責監察百官,觀政得失,可見憲宗對他還是非常器重的。
是年春,元稹奉命出任劍南東川詳覆使。
元稹久聞薛濤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後,特地約她在梓州相見。
與元稹一見面,已經四十一歲的薛濤就被這位年僅三十一歲的年輕詩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
就在她以為自己看淡男歡女受,準備獨身一生的時候,卻在見到元稹那一刻起,轉了念頭。眼前的帥哥,可是正如日中天的詩人“元白”之元啊!
一方面,薛濤極佩服元稹在詩賦上的見地和才華,因此二人談得極為投機;另一方面,薛濤亦渴望尋求歸宿,而元稹正好喪偶不久,尚未續娶。
年輕帥氣,有權有勢,有才華。試問薛濤還有什麼不滿意?
元稹亦驚喜於薛濤在詩詞上的天賦,又憐她坎坷的閱歷。因此,二人惺惺相惜。
美女才女是不看年齡的。
薛濤的愛情之火一經燃燒,就極為熾烈。儘管她已經步入中年,但那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激情告訴她,這個男人就是她夢寐以求的人,於是她便不顧一切,如同飛蛾撲火般將自己投身於愛的烈焰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