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章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花鳥弄盡,新葉蟲書徧。零落心自知,芳菲君不見。”
喬知之早年隱居,以文詞知名。武后臨朝時期,參軍討伐同羅、僕固、契丹,頗有平邊壯志,出任右補闕,累遷尚書左司郎中。
喬知之在家中蓄養了一個美貌的婢女,名為窈娘,也有考證說她本名叫孫碧玉。她不僅長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而且善解人意,精通文字,善長歌舞,喬知之非常寵愛,視若奇珍。
古時的婢女,講明就像是貂蟬之於王允,扮演的是個家妓的角色。
史書上沒有記載喬知之是如何獲得這位美女的,卻知道喬知之對她十分寵愛,在那個重視門第的年代,窈娘是不可能被“三媒六證”娶進家門的,為了不使窈娘受委屈,喬知之甚至一直沒有正式娶妻。
喬知之出征,作為朋友的沈佺期,深知他和她的戀戀不捨,於是作《古意呈補闕喬知之》詩相贈: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盧家少婦,本是梁武帝蕭衍詩中的人物,後來泛指少婦。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刻畫了一位對遠戍丈夫刻骨相思的閨中貴婦形象。詩人透過環境描寫烘托思婦的哀怨,以雙飛雙棲的燕子反襯思婦的孤獨,以寒砧催落葉、明月照流黃來烘托離愁別恨。全詩情思繾綣,辭藻典雅,韻味悠深,意境鮮明,被歷代詩評家認為是溫麗高古之佳篇。
大詩人陳子昂也寫過一首《題居延古城贈喬十二知之》的五言古詩贈給喬知之,稱讚他“華髮旅邊城”的報國情懷。
喬知之出征歸來,小別勝新婚,與窈娘耳鬢廝磨了好幾日。
未成想,窈孃的美貌廣為流傳,魏王武承嗣也盯上了美豔的窈娘。
而這個禍端,也是喬知之自己造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