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章 不盡長江滾滾來,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白逝世後,暮年的杜甫對李白始終念念不忘,在回憶之詩中屢次提到李白,寄託思念。

杜甫在《遣懷》中說:“昔我遊宋中,惟梁孝王都……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乘黃已去矣,凡馬徒區區。”

這首詩寫於大曆元年(766年),杜甫在夔州。這一時期,杜甫創作達到了高潮,不到兩年,作詩四百三十多首,佔現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折算下來,每三天創作兩首詩!

在夔州,杜甫的生活依然比較悲苦,還常常病魔纏身。

他身體衰邁,“半頂梳白頭,過眉拄杖斑”(《入宅三首》);

他生活潦倒“無錢從滯客,有鏡巧催顏”(《悶》),“臘破思端綺,春歸待一金”(《白帝樓》),“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

他患有瘧疾、肺病、風溼病、糖尿病,間有眼疾、耳聾,“峽中一臥病,瘧疾終冬春。春夏加肺氣,此病蓋有因”(《寄薛三郎中璩》),“消中日伏枕,臥久塵及履”(《雨》),“我多長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同元使君舂陵行》),“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耳聾》)。

但杜甫把寫詩作為他的畢生追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法自儒家有,心從弱歲疲。”(《偶題》),“晚節漸於詩律細”(《遣悶戲贈路十九曹長》),“他鄉閱遲暮,不敢廢詩篇”(《歸》),以衰邁之身,戰勝了疾病和生活上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滿腔的熱情,旺盛的創作精力,寫出瞭如此之多的詩篇。這在中國詩歌史上,是一個奇蹟;在世界詩歌史上,也同樣是奇蹟!

在夔州,聽聞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個人又壯志未酬,諸多不如意之事就像是石頭壓在杜甫心間。

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有一天,杜甫拖著病痛的身軀,獨自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

那一刻,憑欄遠望的杜甫,目睹這蒼涼恢廓的秋江景色,心中百感交集,生平種種映入眼前,隨著滾滾長江奔湧。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再想到自己年老多病的處境,杜甫不免生出無限悲秋之情。於是,就這一片羈旅愁思的感慨和老病孤獨的憂傷中,杜甫寫下了千古絕唱、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細讀整首詩,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無形當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顯示杜甫出神入化之筆力和磅礴氣魄,後人把它譽為“七律之冠”是有道理的。

人老了,就愛回憶。這一年,杜甫還寫下《昔遊》,繼續回憶自己與李白的交遊,其中說:“隔河憶長眺,青歲已摧頹。不及少年日,無復故人杯。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

隔河遠眺,青年歲月不再,想要再和朋友暢談歡飲,卻已不可得,表達出對李白深深的思念之情。

杜甫的夔州詩,題材更加廣泛,內容更加豐富,大至國家大事,小至日常瑣事,無所不書。

杜甫不僅親自種菜,管理果園,還在東屯管理公田百頃。因此,農耕詩在杜甫這一時期創作比較集中。他寫下了《課伐木》《驅豎子摘蒼耳》《催宗文樹雞柵》《種萵苣》《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課小豎鋤斫果林三首》等十餘首農耕詩。

有的古樸有趣,讀後令人啞然失笑,如《催宗文樹雞柵》寫雞:“自春生成者,隨母向百翮。驅趁制不禁,喧呼山腰宅。課奴殺青竹,終日憎赤幘。踏藉盤案翻,塞蹊使之隔”;

有的寫秋收美景,寄託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