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曲項向天歌,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路青驪遠,離尊綠蟻空。柳寒凋密翠,棠晚落疏紅。別後相思曲,悽斷入琴風。”

(三)

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禪,齊州各界推薦駱賓王寫了一篇《請陪封禪表》,

表文給李治的“封禪”典禮寫了一些歌功頌德的話,其中有言:“乘乾握紀,纂三統之重光;御辯登樞,應千齡之累聖”“非煙翼馭,移玉輦於梁陰;若月乘輪,秘金繩於岱巘。”“境接青疇,俯瞰獲麟之野;山開翠屺,斜連辨馬之峰。”

才華看似無用,有時候還是能打動上蒼的。就因這篇文章,駱賓王被擢為奉禮郎。奉禮郎,唐代官名,屬太常寺。原名治禮郎,唐高宗李治即位後為避諱而改稱。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壇壝、陵寢之事。奉禮郎官階為從九品上,主要是負責朝會、祭祀時君臣版位的次序,依照儀式贊唱引導跪拜禮儀等。

駱賓王當奉禮郎沒多久,就被提拔為東臺詳正學士,負責校理圖書。唐高宗時改門下省為東臺,中書省為西臺。詳正學士,主管儀禮校正事,是後來翰林學士的前身。唐開元時始置學士院,官員稱翰林學士,掌起草皇帝詔命,其後有承旨、侍讀、侍講、直學士、待制等品秩之分。

在這時期,駱賓王與盧照鄰、楊炯、王勃相結識。這些人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癖好”,那就是對長安的生活又喜又恨。

楊炯閒來無事,便想著“烽火照西京”,這明顯是對戰爭的渴望啊!

而王勃呢,也是在留下與離開之間飽受折磨。至於盧照鄰,大筆一揮就是篇赫赫灑灑的《長安古意》。

駱賓王作為他們中的老大哥,自然不堪居後,於是就有那首與《長安古意》合稱“雙璧”的《帝京篇》: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蘭燈燈九微。翠幌珠簾不獨映,清歌寶瑟自相依。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汲黯薪逾積,孫弘閣未開。誰惜長沙傅,獨負洛陽才。”

朝堂被那群世家公子把持著,可他們卻才華鄙陋;而有才華有胸懷抱負之人,卻抑鬱不得志。

如果僅是這樣的話,那還好接受一些。可是盧照鄰那“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之句,又豈是信口一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