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曲項向天歌,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這首詩描述形象、讀起來朗朗上口、意趣盎然,非常適合作兒童的啟蒙詩歌。

從上世紀80年代起,駱賓王所寫的《詠鵝》就一直是我國一年級語文學習的第一首古詩,直到2019年的新編教材中,一年級語文學習的第一首古詩才換成了《漢樂府·江南》。

因此,當代國人,尤其是80後、90後、00後,除了上小學之前就背誦古詩的孩子以外,《詠鵝》應是他們學習的第一首古詩,駱賓王也就是他們認識的第一位詩人。

駱賓王的《詠鵝》和李白的《靜夜思》可能是中國背誦人數、次數最多的兩首古詩。

據說《詠鵝》是在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駱賓王小時候堪稱神童。然而長大後的駱賓王雖然更加才華橫溢,但卻一直懷才不遇、潦倒落魄,最後更是在歷史上突然消失。

駱賓王在歷史上突然消失,跟楊炯一樣,還是因為徐敬業。和楊炯不同的是,楊炯是因為堂弟參加徐敬業反武則天舉事而被連累,而駱賓王則是直接參加。

武則天掌權時,不滿其統治的駱賓王多次寫詩諷刺,結果被打入大牢。出獄後,不願為武后效力的他棄官周遊,並於嗣聖元年(684)隨徐敬業起兵造反。

罵了敵人,敵人還折服於其才華,這等奇聞,正是駱賓王創造的。

駱賓王的武器,就是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檄文有言:“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斗平,暗鳴(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及其慷慨激昂,氣吞山河。

女皇帝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驚問是誰寫的。

有人說是駱賓王所寫,武則天感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駱賓王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

才驚女帝,但不能改變歷史。徐敬業兵敗被殺後,駱賓王也不知所蹤,成為千古之謎。

(二)

駱賓王(619—約687),字觀光,名字和表子來源於《易經》中的官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意思是希望他心懷天下,施展抱負,為國效力,光耀門楣。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駱賓王誕生在烏傷(今浙江義烏)城外的駱家塘村。

駱姓是古烏傷望族,早在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就出過駱俊、駱統等著名人物。

駱賓王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飽學之士。他們望子成龍,為了使期望成為現實,祖父對駱賓王的教育非常用心。教他朗讀簡易詩文、吟句聯文。

轉眼到了駱賓王七歲。一天,駱賓王祖父的一位朋友遠道來訪。席間,祖父談起教孫讀書的樂趣,就把賓王在吟詩習文方面的靈悟表現,情不自禁地一一道出。

飯罷,祖父帶賓王陪客人外出漫步。當他們走過村邊的一口池塘時,看見一群白鵝正在塘中戲水。

客人心裡一動,就把小賓王拉到身邊,附耳對他說:“你能把白鵝戲水的情景做成一首詩嗎?”賓王聽罷,向塘中凝視片刻,略一思索,用清脆的童音大聲念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短短18個字,把一群白鵝戲水的神態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來,是那麼生動,意境是那麼清麗。客人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把把賓王抱在懷裡,激動地說:“你真是一位神童!”

駱賓王七歲詠鵝的故事,迅速傳遍遐邇,為此,他博得了江南神童的美譽。

駱賓王八歲時還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