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章 日照香爐生紫煙,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寶七載(748年)秋天,李白曾攜我西遊霍山。時任廬江郡太守的吳王李只得知李白在霍山,就寫信邀請李白來廬州(今安徽合肥)。

李祗是吳王李恪的孫子,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孫,嗣封為吳王,當時出任廬江太守。

吳王雖是皇室貴胄,但並非庸才,他也有較好的詩文功底,而且很有膽識氣魄。李白詩名滿天下,而且也武藝高強,頗通劍術,這些都是李祗很欣賞的。

李白接到吳王的邀請後十分高興,為感謝吳王對自己的賞識,也表達對吳王禮賢下士的讚美,揮毫寫下了一封詩體“回執”《寄上吳王三首》:

淮王愛八公,攜手綠雲中。

小子忝枝葉,亦攀丹桂叢。

謬以詞賦重,而將枚馬同。

何日背淮水,東之觀土風。

坐嘯廬江靜,閒聞進玉觴。

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床。

英明廬江守,聲譽廣平籍。

灑掃黃金臺,招邀青雲客。

客曾與天通,出入清禁中。

襄王憐宋玉,願入蘭臺宮。

詩中,李白對於吳王的清廉勤政進行了讚美,並表示會盡快赴約。

李白和我來到廬州,李白與名士詩酒吟唱,為廬州留下了一段佳話,我見證了那一過程。

在廬州期間,吳王經常和李白一起交遊、唱和。

吳王的雁沼景色宜人,我們也經常在裡遊玩。

雁沼是後世發展為園林的園囿一種。早在漢朝,就有這類園囿了。《西京雜記》記載:梁孝王築兔園,園中有雁池,池間有鶴洲、鳧渚,其諸宮觀相連,延亙數十里,奇果、異樹,瑰禽、怪獸畢備,王與宮人賓客,弋釣其中。

隋唐時期園囿發展為古典園林,到達全盛,私家園林、皇家園林紛紛興起。隋煬帝大興土木,建造園林,殿堂樓觀,窮極華麗。

唐築建禁苑、翠微苑等。武則天稱帝后,廣建宮苑,最著名要數萬安山興泰宮了。武三思在苑內設定了球場,是在園中最早設定運動場的一個。肅宗時期,王維辭官隱居藍田縣輞川,建富自然之趣,也不失詩情畫意的輞川別業。

一天,吳王要送別一個友人杜秀才進京趕考,也約上李白和我一起來送行。李白作了一首贈別詩《同吳王送杜秀才赴舉入京》:

秀才何翩翩?王許回也賢。

暫別廬江守,將遊京兆天。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煙。

欲折一枝桂,還來雁沼前。

李白在詩中對杜秀才說:“杜秀才風度翩翩,吳王說你像顏回一樣賢良。此次你暫別廬江郡守,將遠赴長安趕考。秋天的大蜀山在落日的餘暉中格外絢麗,肥水也籠罩著一層薄薄的煙靄。希望你此去一舉折桂,回來和吳王一起再遊雁沼。”

李白一生都不忘仕途,為何沒有想過透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倒是大方寫詩鼓勵杜秀才趕考。

“先生羨慕杜秀才吧?不知當初您為何沒參加科舉?”我問。

“未來人,太白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李白感嘆。

原來,唐朝科舉的考生來源有二:由學館薦送的稱做生徒,由州縣薦送的稱做鄉貢。生徒要求比較嚴格,一般是官員子弟。鄉貢一般多是寒門子弟,從縣級開始選拔,再到州、府,州府再組織考試,最後選取若干人報到長安。

但是,成為鄉貢一個最起碼的條件是要有“譜牒”,就是要有證明家世身份的檔案。而李白恰恰連這基本條件都達不到。

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文》稱,李白“絕嗣之家,難求譜牒”,“自國朝以來,漏於屬籍”,說明戶部沒有李白家族的記錄,李白是沒有譜牒文書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