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章 羅衣曳紫煙,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次,我跟李白到了廬山,找到了答案。
夕陽西下,站在五老峰東南縱眼眺望,落日的餘暉照在五老峰上,眾峰突兀,正像一朵巨大的金色芙蓉,在天空下盡情綻放!
李白首次上廬山所寫的詩,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風采。
第二次來廬山,李白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親見了朝廷的腐敗,親歷了仕途的艱險。
李白生活在崇尚道教的時代,求仙問道已不僅是一種宗教狂熱行為,甚至變成了獲得聲譽、進入朝廷的一條“終南捷徑”。
這次李白來廬山,是求仙問道,更是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雖然廬山並非道教名山,但是因為它靈澈幽靜,自古以來就吸引著求道之士在這裡隱居這也使得廬山擁有非常深厚的道教基礎。
三國末年,道士董奉曾隱居廬山,《神仙傳》裡說:“董奉,字君異,侯官人。或雲三國時人,或雲晉宋間人。隱廬山,有道術,為人治病不取錢,病癒者使種杏五株,輕者一株。數年所種杏,鬱然成林。”杏林日後成為中醫醫術高明者的別稱,就來源於此。
到了道教氛圍濃厚的唐代,更多的求道之士在廬山築廬棲隱,甚至還有不少女道士。
天寶年間,在廬山五老峰旁的屏風疊,住著兩位女真人,一位是在屏風疊北詠真洞天裡修行的蔡尋真,另一位是在屏風疊南修行的李騰空。
李騰空在唐代擁有盛名,因為她的父親是李林甫。
但李騰空的名聲比其父要好很多,也許正是因為她很早就離家修行的緣故吧。
這一次,我跟李白到了廬山,找到了答案。
夕陽西下,站在五老峰東南縱眼眺望,落日的餘暉照在五老峰上,眾峰突兀,正像一朵巨大的金色芙蓉,在天空下盡情綻放!
李白首次上廬山所寫的詩,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風采。五十歲的李白再次與廬山結緣,多少和李騰空有關。
在他來到廬山之前,他已經送自己的妻子宗氏到廬山拜李騰空為師。為此,他還專門寫了《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其一
君尋騰空子,應到碧山家。
水舂雲母碓,風掃石楠花。
若愛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其二
多君相門女,學道愛神仙。
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
一往屏風疊,乘鸞著玉鞭。
李白從世俗的喧嚷中走出,來到山碧林翠的廬山屏風疊。“水舂雲母碓,風掃石楠花”,就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畫,將行程添上幾番神秘,幾番秀氣。詩人情感由豪放變成和緩,表現出“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的從自然而來,返歸自然的藝術心態。所以他毫不晦隱地寫道:“若戀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李騰空是唐相李林甫之女,她才智超人,又極有姿色。然而她不慕榮華富貴,卻痴心學道,自京都長安來廬山隱居,過著清苦的生活,唐代朝野崇尚道家風氣之濃可見一斑。
“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寥寥數筆點化出一位心地純白、無濁穢之氣的相門女子具備的不為世俗情慾所淪喪的本性和清靜的道士形象。一個人如果對世欲榮利無所追求,其歸宿最好就是“一往屏風疊,乘鸞著玉鞭”。
李白的妻子宗氏也是相門之後,因此也有人認為第二首“多君相門女”指的是李白的妻子。
李白和宗氏結識於李白和杜甫遊梁園的時候。
梁園是西漢梁孝王建造的恢弘莊園,直到唐朝時都是遠近聞名的名勝古蹟,只不過歷經千年摧殘,梁王時期的亭臺樓閣都變成了高臺斷壁,一切皆已灰飛煙滅。景色不堪,李白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