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章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難,天下皆知。陳子昂取道長江,由荊州北上。

江水遙遙,巴川已盡,一個遠方而來的“狂歌客”即將北上,從此開拓屬於自己的江湖。船行至白帝城時,陳子昂詩興勃發。

“日落滄江晚,停橈問土風。

城臨巴子國,臺沒漢王宮。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巖懸青壁斷,地險碧流通。

古木生雲際,孤帆出霧中。

川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

雖是初出茅廬,但陳子昂這首《白帝城懷古》,古樸文風已撲面而來。或許正是因為他少年時任俠弋氣,胸中自有豪氣。

出三峽,北上京城長安,陳子昂進入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並參加了調露二年(680年)的科舉考試,結果卻落第。

本以為可以旗開得勝,不料卻鎩羽而歸。人生猶如路途煙霧橫生,陳子昂頓生落羽之意,惆悵滿懷。

無可奈何,陳子昂只得辭別帝京,歸蜀。

他經商州大道,南入襄驛大道,再沿襄河由楚入蜀。行到襄河處,陳子昂吟詩遣懷。

“沿流辭北渚,結纜宿南洲。

合岸昏初夕,回塘暗不流。

臥聞塞鴻斷,坐聽峽猿愁。

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

不及能鳴雁,徒思海上鷗。

天河殊未曉,滄海信悠悠。”

返鄉之景,是“昏初夕”,又是“暗不流”,聽那“塞鴻斷”,再聽“峽猿愁”。

陳子昂思慮至此,彷彿覺得自己就是一隻不及鳴雁之鳥,唯有黯然神傷,悠悠默默。

這一年,陳子昂二十四歲。

回到蜀地後,陳子昂跟隨父親陳元敬隱居山間,研究黃老之學,研習《易》象,求仙學道。得意當儒家,失意須道家,這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因為初次出仕不順,陳子昂始生“感遇”之懷,開始了他人生的感遇系列詩歌創作。

《感遇其十一》:

“吾愛鬼谷子,青溪無垢氛。

囊括經世道,遺身在白雲。

七雄方龍鬥,天下久無君。

浮榮不足貴,遵養晦時文。

舒可彌宇宙,卷之不盈分。

豈徒山木壽,空與麋鹿群。”

當然,他也沒放棄其他學習,兩年間遍讀經史百家,撰寫了數百篇詩文,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永淳元年(682年),學有所成的陳子昂再次入京應試。

這一年,他遇到了他的好友盧藏用。盧藏用少以文辭才學著稱,身懷有四絕,即文章、書法、音樂和圍棋,當時也是個出類拔萃的大才子。他同陳子昂詩歌唱和,互相欣賞,在京師度過了一段很美好的時光。

盧藏用驚訝於陳子昂的才華,稱他有“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這讓陳子昂更加有奪魁的信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