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野渡無人舟自橫,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子昂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人稱“詩骨”。
公元701年,陳子昂離開了世界。與此同時,在大唐的其他角落,李白、王維兩歲,孟浩然十三歲,杜甫,高適還沒有出生。
這些人在後來的歲月中繼續著陳子昂的詩詞改革,共同將璀璨的盛唐詩詞文化推向最高峰。
九泉之下的陳子昂,也會不再孤單了。
陳子昂被奸人所害,好友盧藏用不僅將其子女接來撫養,還整理了子昂的詩文,集為《陳伯玉文集》,廣為宣傳。當時的盛況,簡直可以和左思的“洛陽紙貴”相媲美。這也是對陳子昂的一種安慰吧!
可以說,沒有盧藏用就沒有陳子昂。他在《唐右拾遺陳子昂文集序》:“君諱子昂,字伯玉,蜀人也。崛起江漢,虎視函夏,卓立千古,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如此讚美陳子昂的詞句,就出自他的筆下。陳子昂在詩歌上的貢獻。
盧藏用更曾作《陳子昂別傳》,記錄了陳子昂的一生。
說到盧藏用,您可能不知道,但是說到“終南捷徑”的成語,您可能就知道了,成語的主角正是盧藏用。
盧藏用,字子潛,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進士出身,因為不得呼叫,與其兄徵明一起隱居終南山。後來,盧藏用被朝廷召授左拾遺,又為禮部侍郎兼昭文館學士。因依附太平公主,中宗復位後被流放嶺南,約五十歲時逝世。
盧藏用在當時名氣很大,為“仙宗十友”之一。“仙宗十友”,包括初盛唐交替之際的十位有大詩名之人,其他九友為陳子昂、司馬承禎、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等頂級詩人。盧藏用又與趙貞固、陳子昂、杜審言、宋之問、畢構、郭襲微、司馬承禎、釋懷一等,被時人稱為“方外十友”。
盧藏用“少以文辭才學著稱”,而且他有四絕,即文章、書法、音樂和圍棋,可見他在當時也是個出類拔萃的大才子。
盧藏用去終南隱居,自然不是去當真隱士,而是想借此贏得聲名來步入仕途。成語終南捷徑的本意,就是透過隱居來獲取高潔聲名,引起關注後進而步入仕途。
盧藏用同當時的另一位大才之人,也是“仙宗十友”之一的司馬承禎,一起在終南山隱居,又一起以高士被起用。
司馬承禎被徵召後堅持不仕,欲歸山,盧藏用為他送行,指著終南山說:“此中大有嘉處。”
他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在終南山隱居,那是非常美妙的事情,好處大大的有。
司馬承禎譏諷道:“在我看來,去終南山隱居,應該是通往仕途的一條捷徑吧?”
盧藏用無語可對。
世上有很多事情是能做不能說,反之,有很多事情是能說不能做。終南捷徑其實只是為儘早入仕方式中的一種,相比較其他途徑,在道德層面上,其實要高尚許多。
當年李白杜甫們手持“拜帖”,四處向有話語權的勳貴們謁見,以期得到他們的提攜;陳子昂為了引起關注,千金購古琴摔之,都沒有人說他們的手段有何不妥,反而說是名士瀟灑。
孟浩然也是在家鄉的襄陽山中隱居。到了四五十歲了沒人理他,結果實在熬不住了,才來到長安來考試圖出身,並沒有人說他是假隱士。
盧藏用被時人譏為“隨駕隱士”,說的是他的隱居是隨著皇帝的宮居而走:武則天在長安時,他便在終南山;女皇去了洛陽,他就在附近的嵩山隱居。
這些都還可以接受。歷史真正對盧藏用有非議的並不是走“終南捷徑”,而是他後來依附太平公主,更有人說他是太平公主的面首。
依靠終南捷徑和依附太平公主,這兩項是盧藏用被後世最為譴責之處。
當時朝堂上亂象一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