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莊的亞斯蘭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章 傳功,狼遨,那莊的亞斯蘭奇,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脈就越多越寬,積累的元氣就越多,功力就越強。
功法聽起來似乎頗為容易,但是入門的第一關——吸納天地元氣卻非常艱難。一來,天地元氣都是駁雜不純的,常人的體質很難不分差別地吸納。其他派別,都是根據個人的體質,只選擇一種相對應的元氣來吸收。而這個門派的功法卻是硬要人一下子就打通玄關,直接吸納各種天地元氣。這比其他的功法,艱難何止數倍?二來,其他的功法,向來只會選擇一個靈竅,比如頭頂的百會,腳心的湧泉,來吸收天地間的元氣,而這門功法卻要人用全身去吸納。這讓功法的難度,又提升了數倍。這門功法,要求修煉者的精神要進入極其靜謐深沉的境界,開放自己的心靈,跟大自然作最親密的接觸,才有可能邁出功法的第一步。很多修煉過的人,窮其一身,也無法勘破這一關。即使做到了的人,也無法告訴別人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因為這純粹是一種個人的體悟,難以用言語去告訴給別人。就好比一個正常人對一個盲人描述什麼是藍色。即使那個人語言水平再高,也無法讓盲人明白到底什麼是藍色。只有當盲人能睜開雙眼看到紅色的那一刻,他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天空之藍,什麼是海洋之藍。而這門功法的道理也是如此,只有拋開一切執著,真正睜開心裡面那雙眼睛,才有可能體會到天地間的元氣執行,才有可能化天地元氣為己用。
莊子曾用一個寓言很傳神地描繪出修道者難以傳授的窘況。有一人名叫知,他北遊遇到無為謂,便向他求教何謂道。但是隻問了幾次,無為謂都沒有回答。之後知又去問狂屈,狂屈道:“我懂得怎樣回答這個問題,可是正想說話又忘記了那些想說的話。”最後,知又去見黃帝,把無為謂和狂屈的言行都告訴了他,黃帝說:“無為謂是真正瞭解大道的人,因為他什麼都不知道。狂屈是接近於道的人,因為他終究忘記了。而你與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想知道,並想表達出來,所以始終是無法接近道的。”
老人正是明白這種“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難處,更明白以現在小嵐翱的年紀根本不可能理解無為而為的高深道理。即使日後小嵐翱長大了,以他的智力,能否懂得這種道理,老人也沒有什麼把握。“與其告訴他去修煉什麼,不如什麼都不告訴他,讓他無為而無不為,也許反而能更貼近本門修煉者的心境,更容易練成也說不定。”老人暗忖道。想到這,他把小嵐翱叫到跟前,問:“翱兒,你閉上眼睛眼睛,會聽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啊?”
“師父,我會聽到小鳥在叫。”
“嗯,不錯。阿翱,師父想跟你玩一個遊戲,你想玩嗎?”
“想啊,師父。” 小嵐翱在山谷中住了四年,什麼爬樹捉鳥的玩意都玩厭了,聽到有新東西玩,自然高興。
“從明天開始,你就坐在門前那塊大石頭上,閉上眼睛,去聽,去感受,然後把你聽到感受到的東西告訴師父。說得越多越好。”
“好的,師父。”小嵐翱向來都聽師父的話,雖然他覺得這個遊戲並不好玩,但是他還是聽從了師父的囑咐。
於是,每天清晨,小嵐翱就坐在大石頭上傾聽感受,每次有新的發現,他就跑去告訴師父。
“師父師父,我聽到知了在叫。”
“師父師父,我感受到風吹。”
“師父師父,我聽見風吹樹葉發出的沙沙聲。”
“師父師父,我感到太陽曬到身上。”
就這樣過了兩個月,小嵐翱實在無法再感受到更多的東西,他問老人:“師父,我能聽到能感受到的東西都說完了,這個遊戲應該結束了吧?”
老人肅容道:“翱兒,你錯了。還有很多東西你沒有聽到感覺到。在泥土裡面,有許多小蟲子正在蠢蠢欲動,他們不斷地在土地裡面鑽來鑽去,尋找食物。在地上,無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