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7章 炫富凡爾賽,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零度的低溫傳遞到鐵桶裡的牛奶混合物中,讓其粘稠凝聚”。

誰說漢朝人就做不到零度以下的人造低溫的!

而且,冰水混合物的低溫,甚至可以比冰塊本身更低。因為學過初中化學的都知道,“溶解”本身也是一個吸熱的過程,鹽溶於水,會吸收走熱量,而煮鹽時析出結晶的過程,會放出熱量。所以鹽溶解完之後,即使原本冰塊只有零下五六度,最後的鹽冰水也能有零下十度甚至更低。

千萬別覺得這個資料誇張——中學化學課本上明明白白寫著,%濃度的海水,冰點就零下四度了,而30%幾的飽和濃鹽水,零下21~23度才結冰。18世紀還沒製冷機之前,義大利人就是這麼做冰淇淋的。

誰讓李素前世喜歡看“舌尖體”的紀錄片呢,他在B站上看過一個號稱《舌尖上的義大利》的BBC紀錄片(真正的片名叫《世界美食》),片子裡還原了當時的冰淇淋做法,全程不靠任何電器。

劉備就這麼眼睜睜看著鐵桶外面是冰水、裡面是牛奶混合物,但牛奶混合物居然靠著冰水的降溫漸漸凝固了!簡直神蹟啊!

而且他也意識到,李素這麼幹有多奢侈。

因為李素跟其他做“冰酪”的人不一樣,別人是拿冬天現成的冰打碎。中國古人其實也有做冰牛乳冷飲的,但嚴格來說口感不細膩,不能算冰淇淋,只能算“牛奶沙冰”。

李素是用了好多倍的冰,加鹽融化後製造新冰,這種“以冰製冰”耗費掉十倍重量的老冰,也不一定造得出一塊新冰。不光冰的消耗量大了好多倍,還浪費了那麼多鹽,到時候飽和冰鹽水沒用了還要再去熬煮把鹽煮出來。

這都折騰多少道了。

而冰塊都是冬天儲存的,冰窖一年就存那麼多冰,天熱的時候冰得多貴啊。成都這邊,春天的時候買一塊尺餘見方的窖藏冰,就要數十枚五銖錢,夏天的時候能漲到百餘錢。

李素做幾升冰淇淋,就要千餘錢的耗費了,一斗冰淇淋能吃掉一匹五尺的寬幅蜀錦。

劉備搖頭嘆息地離開冰窖,第一句話就是說:“勞民傷財啊,太勞民傷財了,罷了罷了,此物咱幾個吃就行了,伯雅,千萬別拿去賣,也別把方子告訴別人了。要是誰對你施壓,你就說是孤不許你洩露的,這也算是為百姓做事了。”

李素:“大王能體諒,那是最好。我的本意,也是琢磨鼓搗些新奇之物,以娛聲色口腹,我開始也沒想到這麼費錢費冰,都是試出來的。”

劉備笑罵:“你在享樂上花的腦子也是夠多了,治國恐怕才花了你不到半數的腦力吧。不過為何非要用這樣‘融舊冰凝新冰’的做法呢?就是為了那口感的細膩?”

李素:“一方面就是為了細膩,另一方面,冬天做冰的時候也不用先濾水煮水、再晾凍成冰了,可以用不太乾淨的冰,反正最後吃的不是這些老冰。

我家的冰窖有兩個,一大一小,大窖的冰儲存隨意,都是放在地上的大塊冰。小窖的冰都是冬天去青城山拉的山泉水,還用磁石淨化過、再煮沸後晾冰。最後入窖也要用專門洗淨煮過的冰鑑存放。過幾日請大王嚐嚐用直接可食冰刮的冰沙也可。”

劉備直接驚呆了,他壓根兒沒想到原來李素家還講究生水冰和煮過的水重新凝冰分開。這麼看來,李素在幾個月前過冬的時候,做冰環節的耗費就遠高於常人了!

“想起來了,你時常說生水不淨,喝水都要煮過,沒想到冰都是先煮過再冰,唉,領教領教。”劉備忽然覺得自己這個漢中王的生活還是比較儉樸的。

或許後世王愷遇到石崇“隨手砸碎兩尺珊瑚樹”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心態吧。

自己還以為對方是在刻意炫富,最後才發現人家不經意間的下意識消費都比自己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