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6章 該出土時就出土,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引到外間,放著石桌和藤質搖椅,還擺著燒烤好的肉片和冰鎮的果盤、葡萄酒,完全就跟羅馬浴或者說土耳其浴的休息室一樣。

李素一揮手,旁邊有侍女拿過來幾套羊皮卷軸和宣紙卷軸。

“陛下昨天問到的那些西域諸國造史以塑正統的成功案例,都整理抽選出來了。臣為陛下講解一二。

這是《約書》,是羅馬東境一個被吞併的小族猶大的‘經史’,這約書還分新舊,蓋因猶大之國雖曾為羅馬所滅,但其鬼神之說卻在羅馬流傳開來。如今羅馬本身信仰日漸衰微,幾乎要被以小易大。

新的部分,不好造史,我們不便多言,單說那舊的部分。其中說,羅馬人因不讓猶大人居於本土,將其全族放逐至羅馬東境之外,高加索群山之間。所以他們舉族世世代代都應該保持信念,回到應許之地……”

劉備一邊聽李素講解,一邊翻來覆去看卷軸,也看不懂,純粹看個好奇,隨後一丟,追問:“這說法有什麼疑點麼?效果又如何?”

李素微微一笑:“全族流放……陛下想想,羅馬人是有本事驗明血脈,知道一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什麼血統不成?所以,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羅馬人最多隻能是以表面可見的信仰而分,看你是否堅信舊說,堅信的就流放,你要是為了不離開家鄉而改宗,羅馬人根本識別不出來,也不會再為難你。

但正因為他們的約書裡如此說了,數百年過去,連羅馬人都信了那個小族真是被全族流放。而幾百年前改宗留下的人,竟不知自己是世居於此,還以為自己是那原有之族被流後才遷居過來的。以經史造一片地域之正統的威力,可見一斑!

近年來,羅馬日漸衰微,說不定那些說自己是被趕走的人,還有可能回來建國呢……

同理,這書上說亞伯拉罕的兩個兒子,分別成了巴勒斯坦地區兩個族的祖先。這顯然也是跟吳太伯為周文王伯父的套路一樣。無非是他們的‘吳太伯’完全沒吞成他們的‘周天子’,但偏偏還不甘心融合,於是一代代打死打活。”

李素倒數第二段展望的話,當然是有誇大的嫌疑的,但他是為了讓劉備堅定信心,知道“以經史造地域正統”的威力有多大,所以用了誇張的推演,反正劉備也沒法求證。

而事實上,猶大人雖然在羅馬滅亡時沒有復國,但兩千年後還是成功了,關鍵是全世界很多人都相信。這不得不說是他們媒介選得好,畢竟西方世界的人都看過約書,也就本能不會去懷疑。

一直到2008年,特拉維夫大學的施羅默教授才站出來,用詳盡的證據揭開這層窗戶紙。

前世那年李素剛好上大三,遇到經濟危機不好找工作,所以他上造核心課的時候對這個課外材料學得特別認真,穿過來十二年了還記得。

地域核心造得好,兩千年後還能作為復國依據。

約書就是幹這個事兒的。

而且,你以為希羅多德、李維和塔西佗就沒幹麼?

千萬別好奇李素為什麼回這麼熟練,“從來不憚以最卑劣的惡意來揣測全球所有文明的歷史學家”。

這就是準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學歷史的學習方法不同。

外交專業上歷史課,每一段典故都是會被老師追問歷史學家選史動機,如果你識破不了歷史學家“造核嫌疑”的,直接就掛科。

所以,李素看歷史的眼光才如此銳利獨到,隱藏在潛臺詞下的造核企圖他都一眼看穿。

學歷史只是為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格局小了!

還得識破敵人的造核!自己學會造核!

這才是真.格局。

……

劉備果然非常振奮,一下子對造核的信心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