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7章 嘗試修補信任,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出一些乾貨來,他已經覺得很有道理了。

其實更主要是李素跟他認識十三年,算無遺策,積累的信用夠多了。現在李素說出一些細節不嚴密的東西,他也傾向於直接相信了。

總而言之,劉備是確實得出了“只要正統性崩潰,軍閥篡位迴圈不可避免,要穩定就得不惜損害對外戰鬥力抑制武臣”的推演結論,也為自己避免了這個深淵而捏了一把汗。

不過,沉思良久之後,劉備居然觸類旁通,自己醒悟出了一點——這種醒悟,如果是原本歷史上那個不愛讀書的劉備,還真做不到。

但這一世劉備不但親自細讀史書,尋求治亂經驗,關鍵是還專門通讀過李素寫的《殿興有福論》等政治哲學書。劉備此刻是從他對《殿興有福論》的學習心得裡,找到的疑點:

“伯雅,如此說來,你當初創設《殿興有福論》,尤其是後續還寫了註釋的《蔡李公問對》,朕如今卻從中隱晦地看出一個見解:

一旦殿興有福論傳遍天下,為天下讀書人所知,則士懷敬畏,恐懼天譴,不敢為私慾權利妄為。然黔首無知,不知畏懼,故為君者仍需慎待百姓,蓋揭竿而起者不知天譴。

現在看來,你是早就知道自己的殿興有福,有多大適用範圍了吧。你要追求的,不是單純為劉氏一姓萬世不易,那只是順帶而為。

你要的是把‘權貴篡竊’這種改朝換代的方式堵死,哪怕要改朝換代,也只能是黔首揭竿,不能是權貴軍閥中的野心家為一姓私慾篡竊?

如此,不管天下姓誰,只要天數有變神器更易的理由,不是權貴軍閥篡竊,只要軍閥篡竊這種事情歷史上一次都沒成功過,那麼新朝的君主,就依然可以信任武臣,不用文武相害、自廢漢人對蠻夷的戰力。

總結一下,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你要追求的是這個:第一,能少改朝換代就少改朝換代。但換個姓享受榮華富貴,別的什麼都沒變的那種改朝換代,不要也罷。

非改不可,那也是黔首活不下去而改,甚至改了之後要有新政普惠天下,還依然儘量不傷人君與武將的相互信任,不產生歷史首次武將成功篡竊。”

劉備說出這種話,絕對是朗姆奶酒喝多了,思維奔放,膽子也放得開,才說得出口。

眾所周知,喝酒對於創意幫助的三境界,只有“微醺”是出發創作靈感的,“酣暢”並不能導致發現靈感,只是讓人之前已經產生的靈感敢於表達出來,而“酩酊”就只是誤事,喝斷片了。

劉備算是“微醺”下思考、傾聽,剛好喝到“微醺”向“酣暢”轉變的臨界點時,全部說了出來。

但李素才微醺呢,劉備敢說他也不敢介面啊,他當然是四平八穩地說:“人智猶有盡頭,臣窮極智數,只能想到彌補到這一步的法門,其餘非臣不願,實乃不能。”

劉備擺擺手:“行了,朕就是偶覺豁然貫通,沒有責怪你,知道你不敢徹底把話說開的,哪怕再無六耳也不敢。

算了,這話題揭過,關起門來,朕有什麼不敢講的?治亂興替那麼多次了,誰敢說萬年無期?子孫不肖,真連續都出魚肉百姓,貧者無立錐之地,自然會有揭竿而起的。

先漢之末,連劉歆身為宗室,還掌太史,尚且覺得王莽該代漢,恐怕便是親見貧者無立錐之地——這句話可是他親筆寫的。

說點建設性的吧,今日跟賢弟此議,朕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原先不怎麼在乎的‘君與武將相得,互無疑忌’,是多麼的難得,居然是華夏尚武之風的根髓所在。

這個根髓立之至難,傷之至易,卻又極為重要,干係到華夏漢統,能不能長久保持對蠻夷戎狄的優勢——

現在看來,安順衝質桓靈,鮮卑之禍愈演愈烈,跟朝中自竇憲獲罪後,其後八十餘年,屢以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