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章 滿載而歸,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加半島的南部尖端,也有一些流鬼人會稍微種點蔬菜,但是不會種植糧食類的穀物,所以當地人的飲食結構,只有海鮮、野獸肉類和蔬菜,沒有米麵糧食。

相比之下,庫頁島上的流鬼人,是有糧食的,大約是一種黑色的麥子,生長期也比較短,產量也比中原的米麥低很多,但好處是可以在極寒的環境下過冬、秋天種來年初夏收割。

谷/span甘寧不僅提供了這條情報,還帶回了很多黑麥樣品或者說種子。

黑麥這種作物,原產地跟普通的大麥小麥一樣,都是中東兩河流域,算是原始麥的一個分叉亞種。因為其耐寒,在分化出來後,迅速從中東往北方西伯利亞原始人中蔓延,東邊一直蔓延到勘察加、庫頁島,西邊蔓延到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在後世的華夏,比較靠北的新江內陸地區,因為環境跟中東波斯高原相近,所以是國內最大的黑麥種植區,

但漢朝的時候,漢人顯然沒重視過這種西域也比較低產的作物,也沒想到刻意去引進產量比普通大麥小麥更差得多的黑麥,屬於燈下黑了。

甘寧這次對黑麥的探索,不算是真正意義上“漢人第一次發現黑麥”,但卻確實是“漢人第一次意識到黑麥是一種可以在極寒環境生長的穀物”。

這個性狀的發現和引進,意味著以後趙雲開發東北會得到更多優勢,在不是大江大河邊、缺乏現代灌溉就種不了水稻的地方,好歹可以種一下黑麥。

黑麥也不用施肥澆水,勞動強度很低,靠雪水雨水自然灌溉就夠了,東北黑土地的有機養分也天然足夠。特別適合地廣人稀、地不值錢而人力值錢的環境。

哪怕一畝地(標準畝,不是漢畝,漢畝要乘)的黑麥只能收穫兩石的糧食,大約兩三百漢斤。但只要東北平原肥沃空地足夠多,一個人只管翻耕和播種,不用澆水施肥,粗放種幾百畝都沒問題,依然可以養活很多人口。

另外,除了上述這些甘寧發現有農業生產的地區以外,其他地方,包括千葉群島全部島嶼、阿留申群島最西邊的兩個島,都是火山島為主,

島上有一定的樹木,但不多,千葉群島樹多,阿留申幾乎沒大樹,只有灌木和苔原,都是被寒潮大風給吹的,大樹都滅絕了。

這些島嶼連蔬菜都沒人種,倒是有漁獵民族的野人居住,但完全靠肉食和魚生活,沒素吃就吃苔蘚地衣(目的是補充維生素,但甘寧並不知道其中科學原理,這只是野人數千年來總結的生存本能經驗)

這就意味著,以後要繼續遠航,從這些地方獲取補給,就補給不到新鮮蔬菜和糧食了,只能補到肉和淡水。

……

“興霸這次的探索做得非常好啊!雖然是公瑾先幫你總結了季風經驗,但收穫比公瑾去年還多些,發現‘黑麥’更是大功一件。將來還要再接再厲。明年孤回中原面君時,會將興霸的全部功勞一併匯總,表你為右將軍,額外加封食邑。”

李素聽完彙報後,直接給甘寧表態了鉅額的賞賜,甘寧內心也是激動不已。

之前因為對扶桑和三韓的作戰,軍事立功不多,他和太史慈都止步於四徵將軍。

現在,他終於可以比太史慈多立一個地理發現的功勞,還發現了新的中原原本沒有引進的糧食作物!

哪怕不夠高產,甚至產量很低,但至少適應了一些中原漢人原本沒法開發的北方寒冷耕地!也算是補足了漢人農耕的一個短板。

這個功勞,說是有“神農”一成的功績,也不過分了吧?升到右將軍,可喜可賀。

在劉備的朝廷中,一直是沿用了大漢的舊制的,前後左右將軍,還是地位高於四徵四鎮的,僅次於大驃車衛。

到了右將軍,他就比太史慈和高順都高出一級了!也比四鎮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