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7章 歷史進入了深水區,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守經年者明矣,袁本初其若我何!”
說人話,他就是覺得袁紹自己也未必能一直強勢那麼多年,要是其他軍閥來攻打削弱袁紹,他就有希望逃得活路。
歷史上,公孫瓚的這番期望還真就奏效過,一度導致袁紹舉棋不定。比如原本195年麴義就首攻易京樓不利,還損失了一些兵力,然後被袁紹調走了,直到197年才回來下死力強攻兩年拿下易京樓。
而如今,因為關中朝廷的局勢發生了驟變,皇帝居然從被賊臣挾持的狀態,恢復了自由身。這就導致袁紹和其他軍閥都沒法再用“皇帝說的話都是代表了挾天子的奸臣的意思,所以不用奉詔亂命”的藉口,來無視天子的意圖、按照自己所欲隨意攻伐其他漢臣的州郡土地。
袁紹這種猶豫的人,再次動了“究竟是繼續圍困公孫瓚維持現狀,還是全力猛攻”的猶豫不決之心。
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先接見了皇帝的使者、太僕張義。
……
“該如何面對這個天子呢,我當初可是擁立過燕王為君的,皇帝不會還記著這個仇,或許現在不發作,要是真讓他重新穩住了天下,過兩年成年了,再來跟我清算吧……”
接見張義之前,袁紹內心如是這般憂心忡忡。
他是真心巴不得劉協在劉備攻打長安的時候死掉,不管李傕動手還是劉備動手,都好。
那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挾天子以令諸侯”了,立刻尊奉一直跟他關係非常好,視他如兄的嗣燕王劉和為皇帝。劉和的血統和他先父劉虞的威望無與倫比,又是袁紹從一介無權文職扶持起來的。劉和當了皇帝,天下還不是他袁紹一個人說了算?
而張義在見到袁紹之前,雖然談不上憂心忡忡,但心中也是頗有悲憤。
張義也算是個忠於朝廷的耿介之人了,雖然他主張與民休息,反對李素激進抗災賑災的經濟政策,從大司農被平調為太僕。那也只是他讀儒家經典讀傻了書,不懂經濟規律,人品還是可以的。
所以他的悲憤,並不是擔心自己出使後被袁紹殺害,而是怕袁紹繼續不尊奉朝廷,自己的使命無法完成——前些年,袁紹殺過胡毋班和趙歧等好幾位劉協派去的使者,分別是劉協被董卓和李傕控制期間派的,理由都是“這些人是挾天子的賊臣派來散播亂命的”。
而且袁紹也沒親自動手,都是在半路上,假裝自己不知情,借河內太守王匡等地方郡守,讓這些使者沒走到袁紹的直轄領地之前,就動手殺了。
說人話,那就像劉焉對張魯的使用方法一樣,讓邊緣太守們扮演截殺漢使的黑臉。
這次的情況哪怕不一樣了,皇帝是直接控制在董承、段煨等並無惡名的將領手上,旁邊還有劉備、朱儁兩家遙遙呼應保護皇帝,名義上沒有任何人表露出挾天子的惡意。但張義依然沒有讓袁紹聽命的把握。
雙方狐疑之中,張義讓隨從持著天子給的旌節,氣度雍容地走上幕府大堂。
袁紹也起身,擺出接受天子詔命的禮貌姿態,拱手而不拜,靜觀其變。
一番尷尬的對峙之後,還是袁紹身邊的尊皇派謀士代表沮授,出面斡旋,暫時緩和了雙方的氣氛。
張義鬆了口氣,也順勢先找了個臺階下,不再追著袁紹禮數不全、猶豫不決的姿態說事兒。
“敢問天使此番來意?”袁紹請張義上座,而後狐疑問道。
張義忍辱負重地說道:“陛下得脫賊臣李傕虎口,特命我持節河北,加封討賊諸臣。袁將軍曾抗拒李傕亂命,加封自是首當其衝。”
袁紹心中微微一喜:原來我也算是討賊勤王諸臣。
如果是董卓覆滅的時候,袁紹那肯定是以討賊功臣自居的,但董卓死後,李傕當權這兩年,他還真沒為皇帝做過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