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5章 旱地行舟的後勤奇蹟,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李素要展示的東西比較累贅,不方便挪到屋裡,所以李素請關羽馬超去校場檢閱。
三人說走就走,上馬來到校場。李素走得非常急,連保鏢典韋都沒喊——反正他左邊是關羽,右邊是馬超,又是在己方城裡,還帶什麼衛隊?
沒幾分鐘,來到臨洮城內的臨時軍營,一個李素的幕僚過來迎候,李素吩咐幾句,那人便立刻去準備,並且給關羽馬超引路。
關羽跟在後面踱步,看著那個李素的新幕僚,眼神一眯,捻鬚低聲道:“伯雅,你這個新招的門客幕僚,什麼來路?我看他舉手投足還有江湖習氣,怕不是匪性未褪,是正經讀書人麼?”
李素微微一笑,不由想起當年關羽剛見到典韋時的場景,那次典韋還戴著斗笠遮臉呢,就被關羽一眼看出是江湖亡命徒、給人買兇仇殺的那種。
關羽到底是跟隨劉備之前就已經逃難江湖、在道上混五六年了。如今洗白十二年了,還是沒忘掉老本行的江湖經驗。
李素:“此人名叫徐庶,原是潁川士人,確實曾經犯下命案流亡江湖。去年跟閻象、黃承彥至弘農,閻象御前辯天慘敗給阿亮後,那些被袁術所迫計程車人見了大王治下氣象,一時好奇,輾轉游歷觀察。到了蜀中機緣巧合,我看他軍機排程頗有天賦,才學也還行,帶著做個從事,將來說不定能做參軍。”
李素這次北上,當然也會帶一些幕僚,好多他去年募集的從事都來了,這次也是趁機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關羽這才沒說什麼,他只是善意提醒,怕李素沒看出來對方有江湖背景被騙了,既然李素都知道還用,那肯定自有其道理。
站在關羽自己的立場上,他也是混江湖的,對於江湖人士倒是不存在歧視,只要大大方方坦誠說出來,別不敢承認自己的過往就好。
一行人很快被徐庶引著,先看了一輛在如今的人眼裡非常巨大的車子。
這車的造型,有點類似於西部片裡的牛仔大篷車,四個輪子,非常狹長,前後兩頭的廂板還往外翹擴,跟船頭船尾的造型差不多。
毫無疑問,李素的靈感來源於他上學時對美國“西部大開發”的瞭解,也得益於荒野大鏢客類遊戲提供的常識經驗。
車子長度超過了兩丈半(接近六米),寬六尺(一米三)。車廂旁邊的廂板就高四尺半,但因為車廂底下還有輪軸和半個輪子的高度,輪直徑也有六尺,所以全車到廂板上緣足有七尺多高。
普通士兵如果站在車子旁邊,除非是身高八尺的大漢,否則視野都看不到車內,更別提直接拿近戰武器砍殺捅刺車裡的人了。如果是遇到騎兵近戰,騎兵在馬背上,大約肩高在一丈二尺,這時候車裡的人只要站起來,基本上也跟騎兵差不多高。
不過這些都還不是關鍵,在關羽這些漢末的人眼裡,這車最奇怪的是為什麼要造那麼狹長的車廂,還要弄四個輪子,轉向非常困難。而且擋板那麼高,難道就是為了坐在車裡打仗麼?就不嫌車本身太過沉重,浪費了運力?
關羽走到近前,摸了一下車子的木板,居然有一寸半厚(四厘米),估算了一下分量,不由搖搖頭:
“這車光是車廂的木料,怕不得有兩千漢斤,多浪費載重啊,若是木板減薄一半,減輕個一千斤,多裝一千斤糧食輜重,豈不是好?而且運貨的車沒必要四面都圍廂板,這樣到時候卸貨還麻煩,至少留下前面不圍,直接把貨推上推下車就好了,現在你卸的時候還得先扛高四尺才能翻出車廂,都是對士卒體力的白白損耗。
伯雅,我大致知道你想怎麼做了。咱畢竟也是早在幽州剿張純的時候,就試過車陣破騎了,也見過麴義的先登營作戰。麴義也是西涼出身的名將,對付騎兵有一套。我看你就是想用著車,協助隨車隊的少量弩手固守、確保哪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